008:新艺术周刊·图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8:新艺术周刊·图式

坂茂 君子爱材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中式编织帽
坂茂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式编织帽,他希望建造一个与之类似的大规模建筑物。他设计了一个能够通风的起伏状木条格子框架作为屋顶。
Didier Boy de la Tour摄
坂茂
1957年8月5日生于日本东京。目前在东京、巴黎和纽约设有工作室。坂茂从小希望成为一名木匠。九年级暑假作业,他设计了一座房子被评为最优并在学校展览。此后,决心成为一名建筑师。1977年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1980年转学到美国库柏联盟。他善于发现标准部件及普通材料,诸如纸筒、包装材料和集装箱等的新用途。他绝大多数设计均具有实验色彩。1994年开始,他广泛参与人救灾活动,足迹遍及卢旺达、土耳其、海地、中国、新西兰等地。
纸管教室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华林小学建造的临时校舍。在地震发生后四个月的短暂时间里实现了建筑体的全面完工,用纸管、木板等可再生材料中当地取材加工,日中志愿者协同完成全部施工。建筑主体结构采用纸管,房顶采用半透明波形塑料板,开圆形孔采光。Li Jun摄
无金属接头
瑞士传媒公司Tamedia曾聘请坂茂为其员工创造一个宜人的空间。他设计了一个七层的总部大楼,主体结构完全以木材打造,木梁间相互扣锁,无需金属接头。
摄影:坂茂建筑设计欧洲事务所
“裸宅”
2000年在日本埼玉县建造的“裸宅”,坂茂用透明的瓦楞塑料板给外部墙面做围护,又以木构架上绷白色腈纶作为室内墙面。透光板隔层使人联想起泛着光的日式障子。客户要求不能有任何家庭成员被孤立,所以房子内只有一个两层楼高的独特巨大空间,其中四间个人居室安装着脚轮,能够自由移动。
Hiroyuki Hirai摄
纸板
2011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产生的剧烈破坏后,坂茂建造了纸板教堂,作为基督城重建的象征。Stephen Goodenough摄
集装箱
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坂茂以运输集装箱作为现成元素在日本宫城县的女川市建造了临时房屋,大大改善了避难所的生活质量和临时居住环境。
Hiroyuki Hirai摄

  “作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师,二十年来,他不断创新,用创造性和高品质设计来应对破坏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极端状况。他的建筑对于那些遭受巨大损失、流离失所的人们就是庇护场所、社区中心还有精神领地。”这是具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给予2014年度获奖者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的一段评语。

  坂茂通常会根据结构、材料、景观、自然通风和光照条件,致力于为建筑物的使用者营造舒适环境。从私人住宅、企业总部、博物馆、音乐厅到其他民用建筑,坂茂的作品总是以其原创性、经济性和精巧性著称,并且不依赖于今天常见的高科技技术解决方案。

  在构建救灾避难所时,坂茂经常采用可回收的硬纸管作为墙壁,因为它们容易取材;价格低廉;便于运输、安装和拆卸;而且能够防水、防火和循环利用。他说,在日本的成长经历培养了自己不浪费材料的信念。

  评委会对坂茂的评语特别强调了他对硬纸管和集装箱等常见材料的实验性运用;他的结构性创新;和他对竹子、织物、纸板以及再生纸纤维与塑料复合材料等非传统材料的创造性使用。

  他的建筑通常被誉为“可持续”和环保设计,但他本人表示:“大约30年前我开始采用这种设计风格时,还没有人谈论环境,而我则把它视为理所当然。我始终对低成本、本地出产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怀有兴趣。”

  所有图片由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