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院院长齐奇表示,曾以为发生错案会影响公信力,但今年法院报告赞成率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
中央政法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学习宣传检察官张飚的先进事迹,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张飚,是张高平叔侄错案得以纠正的关键一环。现在,张高平案进展如何?错案责任人有没有受到追究?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了浙江省高院院长齐奇。
责任人都在组织内部问责
新京报:去年,浙江有两个冤错案件引人关注。一个是“张氏叔侄强奸案”,一个是“萧山5青年劫杀案”,能不能介绍一下案件的最新进展?
齐奇:目前,这两起冤错案件都已经得到纠正,国家赔偿也全部到位了。
浙江高院启动国家赔偿工作,分别支付张辉、张高平侵犯人身自由权赔偿金65.5万元,并对每人赔偿45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两人共计221万元国家赔偿金。萧山5青年劫杀案于去年7月2日再审改判后,到12月11日,国家赔偿案也圆满结束了,所有赔偿请求人均放弃了可以向最高法院申请赔偿的权利。
新京报:案子改判后,很多人还在关心,当时办错案子的人有没有被追究责任?
齐奇:对造成错案人的问责是必要的,但也要区分程度、情节。故意冤枉人和仅仅是判断错误、破案心切,还不一样。在这两个案件中,没有发现是故意制造冤案,都是在组织内部,按照党纪政纪来问责。
以后依法纠错会顺利很多
新京报:今后除了这两个案子,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冤错案子提出来?
齐奇: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我相信一旦发现,还是会依法纠正。但是我也是指以前早期的案子,还不能完全排除。现在进行时的公诉案件,在浙江一件也没有发现。现在公检法各个部门的共识比过去要好得多了,依法纠错也不会像过去那样阻力重重,相信以后会顺利多了。
新京报:纠正这两个案子为什么困难?难在哪些环节上?
齐奇:主要还是涉及原来办案人员的责任,这方面思想顾虑比较大,其他环节上倒没有那么多障碍。这两个案件中,对纠正冤错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证据,也是靠公安的那些法医和技侦部门的人员发现了DNA或血指纹比对的新证据,勇于顶住系统内部的压力,报给领导,很不容易。省公检法的领导也比较主动,既然错了,就要纠正。
“不能看无辜的人受冤屈”
新京报:在改判的时候,你们有压力吗?
齐奇:是有压力的,主要是当时办案相关的一些同志精神压力比较大,因为这些案件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都是命案。
新京报:你当时是怎么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去认识这件事情的?
齐奇:我就是讲这个话:要有这个勇气,宁可自己受处分,也不能忍看没有干过坏事、无辜的人受冤屈,否则我们的法律良知何在?将心比心,这也是对法律、对事实的一种忠诚。依法纠错是法律的规定,你再有顾虑也挡不住。我们也不是一定要等到达成共识才来动手平反冤错问题,而是你听也得执行,不听也得执行。
新京报:从发现线索到最终改判,大概历时多长时间?
齐奇:大概半年多时间。当时媒体记者都很急,我对大家说不要急。要定一个命案,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就能了结的,要翻一个案子,也需要给我们一定的时间。
“曾以为赞成票会减少”
新京报:纠错给法院带来损失了吗?
齐奇:原来我们也估计发生了这样一些错案,可能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浙江省两会对法院工作报告投票的时候可能也会有些影响,我们也有思想准备。结果今年法院报告的赞成率还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历年来首次超过90%。说明人大代表们非常支持我们依法纠错,对我们很鼓励。
新京报:你在省人大会议作报告的时候也预期票数可能会减少?
齐奇:对,有思想准备也正常。
新京报:赞成票增长5%,出乎你预料吗?
齐奇:看到投票结果,是有点出乎意料,但也能理解。我在作报告的时候被掌声打断了,只能停下来,这是浙江省两会历史上多年来没有过的。原来一般是在报告中说“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的时候,代表们才鼓掌。
新京报:是在讲纠正错案的时候被打断的吗?
齐奇:当时我说到,今后一定要忠于法律、忠于事实。
司法公开可以减少“猫儿腻”
新京报:去年,司法公开是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有个说法是“用公开倒逼公正”,你怎么理解这个“倒逼”?
齐奇: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表现在法院审判方面,主要是开庭,你有道理讲在法庭上,你有证据摆在法庭上,然后法院采纳你的证据,或不采纳你的证据,然后要么调解,要么判输赢。
对原被告而言,为什么采纳他的、不采信你的,理由也要公开。这样的话,还能有多少“猫儿腻”?当然,可能还有法官做“顺水人情”,本来你就应该胜诉的,他给人家描述成我帮你多少忙,以权谋私让你花了一笔冤枉钱,但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讲的是案子要公开,公开以后搞腐败的空间就很小了。
新京报:有些时候,只看判决书看不出案件存在问题,因为看不出推理过程。
齐奇:对,这就是公开程度不够,说理不到位,有所取舍,裁判文书里没有客观反映采信证据和裁判理由、依据的,形式上裁判文书是公开了,但是内容上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的公开。但是公开就比不公开好,有形式还是比没有这个形式好,内容可以逐步完善起来。
新京报:公开到什么程度,就算是达到了理想状态?
齐奇:我们浙江法院设定了6大类、30几个子项目,包括立案、开庭、宣判、裁判文书,到执行和其他审务,都需要公开。当然,也有一些依法不公开、涉及秘密事项的,这个也是有规定的。
浙江省百个法院,高院排名75位
新京报:这种公开程度,谁来评价?
齐奇:我们请独立第三方机构,中国社科院来查我们的审判公开程度。我们有一个阳光司法指数,30多个指标都可以量化,全省的法院可以比一比。事先都不打招呼的,也不做部署,是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他们会随机打法院的电话,上法院的网,随机查询,甚至跑到法院查前台后台、查案卷。确实查出很多我们做得没到位的地方。
新京报:省高院也要参加评比?排名怎样?
齐奇:是的。高院推行公开比较累,因为机关大人多,比他们一个基层法院多几倍,不过没关系。全省100多个法院一起评估排名,最后中国社科院按总分平衡下来,省高院排在75位。记得有几个项目,比如裁判文书,省高院居然在全省100多个法院里排名末位,这个想都没想到。我原来想,省高院肯定比较好。现在看来,“灯下黑”的事情还是有。
新京报:这个结果公开了吗?你会不会不好意思?
齐奇:公布了。开始社科院都不大好意思,说把高院拿掉吧,免得太难堪,就评全省的中院和基层法院。我说不行,连同省高院全部进去,这就是一个倒逼。
但是我也有自信,中国社科院还有一套评估全国各省市高级法院的公开度。我们排在全国第三位,你看全国的第三位,在全省里却只能排到第75位,说明浙江省法院司法公开的情况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我其实也是有自信的。这个排名公布了以后,社会各界对浙江法院还是很肯定的,浙江高院敢于这样做,不避丑,就说明它能改好。
新京报:那明年能不能争取再往前走一走?
齐奇:我们签好了委托合同,明年中国社科院还要来,再来挑毛病,抓出来问题我们再改进。我们完全有信心把排名往前走一走,不过基层法院也很卖力,也在往前面攻。
要有这个勇气,宁可自己受处分,也不能忍看没有干过坏事、无辜的人受冤屈,否则我们的法律良知何在?将心比心,这也是对法律、对事实的一种忠诚。
——浙江高院院长齐奇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宋识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