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4月5日是国家法定的清明节假期,像中国所有大城市一样,青岛的马路上同样挤满出游车辆。青岛市盲校高三年级班主任高娟并没闲工夫享受这春暖花开的好时光。这天上午,她在班里忙着给同学们发高考准考证和火车票,再过一天,她就要带着和她朝夕相处了三年的同学们进京赶考了。
这一次的“高考”,其实是北京联合大学和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的“联考联招”,由大学自主出题,专门针对视障生和听障生举行的一场特殊高考。对于青岛市盲校的22名高三盲生来说,这是一件大事。由于此前视障生参加普通高考屡屡遭拒,视障生从很早就知道,要想读大学,只有通过这样的“高考”。
今年,报考北京联大的考生有100多人,针灸按摩专业录取22人,音乐专业录取15人,而滨州医学院针灸推拿则录取30人。
准备
参加过高考的人们都记得,高考前夕非常紧张,好多考生像是患了强迫症,一遍一遍检查考试所需证件,一遍一遍整理文具,一遍一遍查看早起的闹钟。青岛市盲校的考生们也纠结于这些细节,哪怕是考试用笔必须使用“蓝黑色圆珠笔”的这个细节。
为确保万无一失,班主任高娟开了出门条,让考生们去买蓝黑色圆珠笔。这是青岛市盲校视障生每次出门必须走的程序。这里和普通高中比起来有很多不同之处,连残障生的生活费平时都是由老师保管。为了进京赶考,同学们陆续到班主任办公室取钱。
考生们大多选择把最重要的东西都放在随身的包里,那通常是一个塑料文件袋,里面有照片、户口本、准考证。无一例外,青岛市盲校的考生们的文件袋里还有一个红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出发
4月6日早晨7时,青岛市盲校的门口,由五位老师带队,带着大包小包的考生们集合出发。徐清明老师特意打开了校门正中的大铁门,他笑着冲考生们说:“今天要去北京考试了,我们要走大门。”同学们三两结伴手拉手走出校门,这种三两结伴而行的情况是一种常态,通常是由视力稍好的同学牵着视力差的同学。
20多人的队伍走在路上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这么多视障生一起出来行动,五位老师前后招呼把同学们带进了青岛火车站。葛玉平老师跟候车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明了盲校考生要进京赶考的情况,工作人员用对讲机汇报后,车站马上为考生们开通绿色通道。由车站工作人员引领着考生们提前就近进站,把考生们送上了开往北京的G190次列车。
5个小时车程,青岛市盲校赶考师生20多人一行抵达北京。
应考
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考点,他们加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残障生考试大部队。众多考生使得考点周围的宾馆人满为患,尽管老师们提前很久预订,也只订到距离考点两站地之外的一家宾馆。两站地的路程算不上远,可这段距离道路狭窄,人流车流混乱,人行道多被占用,放心不下的带队老师还是花钱租下了一辆大巴车接送考生们往返于考点和宾馆之间。
4月7日至8日的考试包括语文、英语、数学以及理化,艺术类考生还有单独的考试科目。4月7日早晨8点多,特教学院的考场门口已站好一排志愿者,他们高高举起写有考场号码的白纸,引导考生排队进场。两天的考试,青岛市盲校的五位老师一直在照顾同学们的饮食起居。
这次考试,仅仅是每年视障生高考的开始。回到青岛休息4天后,青岛市盲校的师生们还将赶往长春,参加长春大学的“高考”,那又将是一次辛苦的旅程。
和普通考生参加一次高考不同,我国目前面对视障考生的招生并不是全国统考,考生需到若干个招收特教专业的院校分别参加考试,这不仅增加了成本,对于低视力或失明的视障生而言,多个考点之间漫长的旅途十分不便。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