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走读中国·白酒原产地之樟树(一)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走读中国·白酒原产地之樟树(一)

樟树望津远 药酒逐水流

2014年04月1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樟树市正在改造的老街区。春天的小树从一栋坍塌的老房中生长出来。
樟树老城二井巷一带,洗过的衣物晾在半空中,鹅卵石围墙上的青苔、屋顶和台阶缝隙里潜藏的蕨类植物正在疯狂生长。这儿距离赣江不远,历史上水运发达,这栋老楼便是当年繁华的见证。
开阔平缓的赣江边是当地居民清洗大件衣物的好地方。
位于樟树市大桥乡的筑卫城遗址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大型土城之一。
小香港街和附近的共和西路、药都公园是樟树商业的核心地带。
吴城乡的剪纸艺人。无论剪纸、酿酒还是制药,技艺的手感常在一念间。

  樟树,是一种高大有香味的树木,可以入药;樟树也是江西省中部一座城市的名字,最知名的称谓是“药都樟树”;作为特香型白酒的原产地,樟树也被称为“酒都”。樟树位于鄱阳湖平原南缘,是平原地带向江西南部丘陵地区过渡的缓冲带,跨赣江中游两岸,自古有“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之称。樟树水陆交通便利,水路有江西最大河流赣江第二大港口,赣江穿小城逶迤而过,樟树港与南昌、九江港并称为赣江三大港口;陆路方面,浙赣铁路穿境而过,京九铁路和105国道纵穿南北,沪昆高速,赣粤高速公路和沪瑞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在这个小城肌理上留下了不少小规模的铁路平交道口,铁轨两侧蓬蓬长满了杂草。

  到处都是樟树,街道两边是樟树,药都公园里也种满了樟树。樟树开一种小小的暗淡的白花,算不上芳香,有一股清苦。和大多数树木的生长周期不同,早春一直到仲春是樟树老叶成批凋落的时节,每棵樟树下都平铺开落叶,有的是茶色,有的是黄褐色,有的是多彩的杂色,让人误以为是秋天降临。“让新谢落犹含苾,藻彩铺园叠锦茵。” 树冠上已经抽出莹嫩的新叶,新旧更替在初夏完成,那时又是一棵崭新碧绿的树。

  这里有樟树最喜欢的土地和空气

  仲春时节的樟树城,几乎每天深夜或凌晨都有一场阵雨,夜空中偶尔还有春雷响动,第二天一早或者是朝霞或者是挥之不去的淡淡的阴霾——这是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的典型症状,春季多雨潮湿,太阳一出来又很闷热——这里有樟树最喜欢的微微湿润的土地和空气。进入梅雨季节,洗好的衣服晾在屋子里几天也不会干,如果不经过阳光的照耀,即使干了也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黏潮感,住在一层的人们总是要忍受墙角根渗出的霉潮,有时候竟能够泛出一层蒙蒙的水汽。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的典型症状,也典型体现在樟树老城二井巷一带。鹅卵石围墙上的青苔、屋顶和台阶缝隙里潜藏的蕨类植物正在疯狂生长。这里距离赣江不远,历史上水运发达,在这里保留下不少青砖雕花的老房子。不过,现在住在这里的人家已经说不出个所以然,“差不多一百年了吧,你看那个雕花的窗,应该是做大生意的吧”。

  以单个家庭为单位的居住模式,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院落的整齐宁静。从葡萄藤的脉络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长久居住于此的家庭,但有人说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2014年的葡萄成熟。“棚户区改造”,改善老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这是樟树市政府上下目前正在主抓的工作内容,几乎所有的机关干部都下到各个社区进行改造动员。

  “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让城镇宜业宜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表示,“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这样的描述比较符合樟树市的实际情况。赣江沿岸整治一新,修好了沿江休闲长廊,江景房已经封顶大吉,待价而沽,赣江边那些整齐崭新的楼宇和棚户区连接成一片,它们共享着河风荡漾、尚未整治好的街道、泥泞的菜市场和晚上不亮的路灯……好像是位于同一根血管旁的不同器官。

  历史地标望津楼被记录进白酒商标

  四月初,还没有到涨水季节,赣江水蓄势待发,河边的滩涂裸露。岸边有一家造船厂,电焊机拼接或者切割出火光四溅,从赣江出发的船只能够到达长江和更远的大海。傍晚时分,太阳从赣江大桥上最后沉入水底的节奏总是非常迅速。天气晴好的春天,已经有人身上绑着浮标走进赣江里——水温依然很低,静水流深——他游了一小会儿就上岸了。

  黄昏时渔船归港,从打鱼人一点一点收拢起渔网的力度里,就能够判断今天的收获是否丰富。开阔平缓的赣江边也是清洗大件衣服的好地方,棒槌敲打之后,抛开衣物,让它顺着江水流动一会儿,然后用力一把捞回来。对于勤劳的妇人来说,在赣江边上洗衣服才是施展手脚的好地方。

  樟树的历史地标性建筑望津楼就在赣江边上,又名望津亭。对岸曾经有一座遥遥相望的知津亭,如今已不复存在。这里是一个重要渡口,居码头之上,登上楼可眺望赣江水的涨落走势;清代曾设卡课税,为商贾税收之要津,故名为“望津楼”。大码头是赣水交通必经之地、过往船只停泊的驿站。当时码头旁设有义渡,过往行人可以在望津楼歇息躲避风雨。

  作为樟树的历史地标,望津楼也被记录进了商标。如果仔细观察,原产地为樟树的四特酒,商标图案也是望津楼简洁的造型。在老樟树人的记忆里,还保留着对望津楼牌樟树大曲的回忆,几块钱一瓶,透明的玻璃瓶子。1979年,江西省樟树酒厂注册使用“望津楼牌”商标。1981年四特酒厂将“望津楼”四特酒改为“四特牌”四特酒。

  四特酒厂生产车间距离赣江最近的是500米左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四特酒的运输方式也主要是水运。赣江平原不缺水,现在四特酒用水是地下水,很多人家也都有自打井。从更深远的范围来说,他们仍在共饮赣江水。

  药都兼收并蓄也有栀子花开如落雪

  主要也是因为水运便利,农耕文明时代的樟树被称为“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如今望津楼已经修葺一新,沿岸有记录各种历史瞬间的雕塑小品:威武的将军、挑担的走卒以及来往的药商。历史上樟树药商汇集,药业兴旺,是“江南药都”。交通发达的樟树并不是以药材产地而知名;樟树药材称为“东南西北中兼收并蓄,甘辛苦咸酸五性俱全,广征博取,应有尽有”,主要也是以药材集散地来定位。

  现在的樟树有个药材大市场,平时显得有点冷清,偶尔会有人来买点货或者作为自家泡药酒用的材料。做了十多年药材生意的吴老板说,这几年的药材生意不太好做,“之前几年中药材也有一个飙升的过程,这两年价格又有所回落。樟树作为药都的发展不如安徽省亳州市,其交通优势在当代并不明显,主要还是在江西省范围内打转”。但仍然不要小看药材大市场,每家店面尽管都不大,却都身价了得。麝香、虫草、虎鞭、熊掌、藏红花……换算下来都是真金白银。

  樟树药业文化研究者黄文鸿介绍,樟树药业对药材鉴别、炮制均有独到的技术和特色,切制饮片花样众多,厚薄适度,实用性强,有“半夏鱼鳞片,黄柏骨牌片,厚朴指甲片,肉桂薄肚片,桂枝瓜子片,甘草柳叶片”等,普通人可能根本无法领会其中的差别。樟树市药材大市场店铺密集,每个商家都掌握了一定的药材知识,每家店铺的后门通道都有自垒的一个灶台,一口巨大的炒锅,主要是用于炒药,只能用柴火炒,过道的墙头都熏黑了。来抓药的人说了医生的要求,店家就会根据需要来炮制,有些药物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其药性,例如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能治疗血热斑毒、肺痨等症,而熟地黄则具有补血养阴作用。

  樟树的自产药材也不少,其中樟树枳壳历史上就因质量极佳而列为贡品。吴城乡是樟树市进行药材种植的示范基地,整个吴城乡的药材种植达到2.4万亩。陈月波种了两千亩黄栀子,利用了一个靠近水库边的山坡头,放眼观之,河水温柔,满目皆绿。

  “5月中下旬黄栀子开花的时候,就像是下雪一样。”除草是药材种植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下雨之后就是一阵疯长,杂草比药材长得快多了,除草必须勤快。除草施肥之外,陈月波很少去修剪枝丫,主要依靠自然生长,一般的亩产量是500斤左右,销量还不错。

  下雨之后的山坡上是深一脚浅一脚的红土地。“下雨一脚泥,天干一层灰”是对江西红土地的描述,其中也有一层对生活艰辛的自嘲。在樟树,地势高一点的地方主要是红土地,呈酸性,最适合种花生,深红色的皮,特别香。

  ■ 交通

  羁旅长途滋生出酒文化

  历史上樟树赢得过“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到樟树不齐”的美誉。今天的樟树也形成了全国性的药材物流中心。每年十月份樟树药交会期间,东南西北的药商聚集,这是当地最热闹的时候。首届樟树药交会于1958年举办,之后只在“文革”期间停顿。从现代交通眼光来看,多条铁路线经过樟树市,在市区留下了很多道口,每个都不大,把城市切割成很多断面——樟树是个驿站,却不能算是枢纽。

  樟树既是药都,也是酒都,除去气候、物产的自然因素,交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和许多酒乡一样,酒是农业丰收后衍生出来的副产品,算是生活中锦上添花的东西,于是就需要交通便利带来酒的流通和消费,羁旅长途也会进一步滋生出酒文化。

  宋代,诗人陆游来到抚州(今江西临川)任江南西路平茶盐公事。在抚州,陆游喝到了来自樟树(当时称清江)的四特土烧。陆游在《对酒》里写:“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而那首著名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据说也是因为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有人给白居易送来一坛四特土烧新酒,于是他给好友刘十九写了这首诗作为请柬:快下雪了,你能来喝一杯吗?

  ■ 技艺

  “白芍飞上天”,手感常在一念间

  樟树的药店很多,大大小小的药店遍布城区。樟树人开玩笑说,喝酒喝多了就吃药。樟树人生产酒,也喜爱酒。樟树人把请人吃饭叫到家里“坐下子”;通常,没有酒是不请人吃饭的。其中药店又是以中药铺为特色,每个药店里都有一排排的木格子,分装各种不同的药材,偶尔会有中医坐诊号脉诊断。樟树人是不是更信中药?问了几个樟树人都不置可否。他们觉得中药可以养生,长期才能见效;西医才能够立竿见影,药到病除。这样的回答和非药都的人的答案区别不大。

  在药都樟树,不仅有药材的流通买卖,也有中药技艺的传承。中药切片在技术上的描述更是神采飞扬:“白芍飞上天,茯苓不见边,川芎蝴蝶双飞片,麦冬三刀成勺片。”我们希望见到这样的技师,但是也被人笑着提醒那“可能就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而已”。

  在樟树市吴城乡,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剪纸之乡,“白芍飞上天”这种技艺以剪纸技艺表达出来。对于一些表现复杂的作品,老师一般先揣摩作品,然后画模板,“白芍飞上天”的飞扬经常是在一念之间的手感。在吴城中学,这门手工技艺也走进了课堂,有的学生心灵手巧,已经会自己创作作品,把身边的花草春天都剪进纸里面,操场边上的海报栏里有很多学生作品,大多质朴可爱。课堂黑板上老师写下了剪纸的基本技巧:一定要分清哪些要剪哪些要留,剪到位不能断。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曹燕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