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新高尔夫·论语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30:新高尔夫·论语
下一篇

输了明天赢个冠军又如何

2014年04月1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文武之道

  不久前,一条关于青少年比赛中一位7岁的女孩被同组的四位球童同时“干扰”,最终错失冠军的微博备受关注。说实话,看到这条微博的时候我并不吃惊。

  这个现象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以及中国高尔夫的小环境下,太正常了!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甚至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利益。

  在国内的青少年高尔夫比赛中,屡有发生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利益而去干扰同组其他球员的案例。即便赛事主办方想出各种对策,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心”的人为达到目的总能找出规则的破绽。

  尽管前面提到的那条微博,当事人很快就删除,但那个7岁的小女孩被同组的四个球童联手影响是不争的事实。国内的不少青少年比赛,小年龄组的往往只有三五个选手参赛,拿到一个冠军能证明什么?无非是父母脸上的荣光。

  眼下一种可怕的逻辑很盛行,那就是“父母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在他们看来,父母做什么都是正当的,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物品,让他们延续自己的梦想。暂且不论孩子们是否真的具备父母为其指定方向的发展能力,即便是具备这样的能力,也屡有发生父母按照自己的方式而摧毁了孩子一生的案例。

  说回高尔夫,国内的青少年圈中盛行的观点是,我要打职业,我要成为老虎伍兹,当然这种观念是父母们传达给他们的。但,真的需要这样吗?真的能达成吗?

  高尔夫是培养青少年自律、诚信的很好工具,可以成为跨入国际一流大学的踏板,也可以成为迈入社会后一个很好的社交工具。当然,极少数也可以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最终走哪条路,是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决定的。

  即便,一个孩子具备成为顶尖职业球员的天赋,但“拔苗助长”的寓言已经告诉我们,事物发展要遵循基本的自然规律。国外的高尔夫教练圈流行的一种观念,培养一个小孩,就像用一块泥做一个容器,小孩最终的成就高低就像容器的容积大小。最初的阶段,一定是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将来成长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不要急于追求成绩,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还是前面说到的那条微博出来之后,赛事主办方也在积极的配合和反思,考虑在未来的比赛中,淡化小年龄段比赛的成绩和名次概念,鼓励这些小朋友真正享受比赛的过程。作为媒体,我们也应该反思,在报道的方向和方式上跳出固有思维,倡导青少年享受高尔夫运动的乐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高尔夫的发展需要各个方面踏踏实实做好分内的事。当然,青少年才是这项运动的根本,不能让这些孩子们为了现在的“冠军”而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真正精彩人生。

  □赖贺斌(新浪高尔夫频道主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