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文化新闻·艺术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8:文化新闻·艺术圈

相声 网络时代不被遗忘

2014年04月1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王自健之前在剧场的演出在网上的点击率就非常高。

  (上接C07版)

  电视和网络改变着这些年轻相声演员的命运,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相声。在东东枪看来,作为传统曲艺的相声没有像其他戏曲、曲艺门类一样被时代遗忘,原因之一就是“与网络贴合得近”。他还指出,新一代的年轻相声红人们“很多人本身也是活跃在网络的风云人物”。

  1 网络普及让相声复兴

  2000年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相声也开始复兴。东东枪还记得,2000年左右网络上已经有不少相声网站了,而到了2002年、2003年,网上已经开始出现有质量的作品和讨论。而后在2005年,郭德纲与德云社进入大众视野,相声也重新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相声与网络的连接是一个趋势,后来这些年轻人的走红也都是这趋势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网络,很多作品不会被我们欣赏到。他们的创作很大程度上也有网络的功劳,受到网络影响,或是从网络汲取营养”。

  在相声艺术从“讲笑话的艺术”向“笑话的艺术”转型后,段子也变得供不应求。以往在小剧场的演出,王自健与陈朔的创作模式是陈朔负责写,王自健负责改。而王自健每周一期的脱口秀节目,除了赖宝、蛋蛋、建国三个核心写手外,背后还有着几十人组成的强大创作团队。“相声创作其实很难,相声创作是我们两个人,脱口秀有几十个人写。相声还要出新,一段相声第二天网上就传遍了,网络对相声的消费非常快,我们的创作力实在跟不上这个节奏”,陈朔说。

  2 网络提供素材

  网络既可以成为相声的素材库,但将大热的网络段子纳入相声又很难不招致批评。

  在苗阜看来,传统技巧与流行元素的结合是他们的制胜法宝,“不是说五大本(《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上记载的就是传统相声,我认为用传统技法表演的就是传统相声,框架先确立起来,加上流行元素就能锦上添花”。

  苗阜还表示,网络上有才的人特别多,走红之后,有许多热心网友甚至把段子@给他们。

  除了在网络上就地取材,同行之间的相互借鉴也是难免的。《满腹经纶》中“汪精卫填海”的包袱就出自上海相声演员金岩的创意。苗阜老老实实跟同行打了招呼,在报送评奖的时候也把人家名字添上。

  网络段子之争也有反面教材。2012年,王自健在微博炮轰郭德纲抄袭网络段子,并挺身而出为段子手哥们儿讨说法。王自健曾在采访中透露,他团队中的一个段子手,“每月能通过我的节目拿个上万块”。

  3 受众粉丝化

  在观众群上,“后郭德纲时代”的相声观众与传统的相声迷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相声迷更多是跟着节目看,现如今的相声观众则受整体娱乐环境的影响变得更粉丝化。粉丝也是相声演员们能够到大剧场开专场的有力保障。据张颖观察,“现在敢在大剧场演的,都是有铁杆粉丝的。像岳云鹏、曹云金,他们的铁粉基本上以女性居多,送礼物也都是女观众。相声界这种‘捧角儿’在以前也是没有的”。

  年轻相声演员的风格成型,粉丝群的各自为阵,也直接影响了相声的创作。尤其近两三年,以王自健、岳云鹏为代表的80后相声红人,已经明显带起了一股创作的风潮,成为更新一代的相声演员模仿的对象。“时代在变,相声也在变”,张颖说还记得,何云伟曾在一次演出《双学电台》时模仿了马三立的神态和腔调,但一般观众觉得不可乐,只有相声迷才知道那个包袱。

  相声需要新的观众,自然要投其所好。“岳云鹏唱歌,曹云金耍酷,王自健的脱口秀风格,已经给相声拉拢了越来越多年轻观众。未来,90后、00后这些观众才是在网上发言、进剧场买票的主力,观众的意志是个人不可逆转的”,张颖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