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书评周刊·主题(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3:书评周刊·主题(二)
下一篇

原来你们读懂了马尔克斯

2014年04月1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黑窝”——加西亚·马尔克斯闭门写作《百年孤独》的房间
《百年孤独》第一版封面 出版于1967年5月30日

  García Márquez 1927.3.6-2014.4.18

  一代文坛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走了,享年87岁。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称,马尔克斯去世给哥伦比亚留下了一千年的孤独和悲伤!马尔克斯的作品神秘而繁复,只有愿意忍受孤独的人,才能静下心读懂他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

  然而,原来有那么多人,从早年起就开始阅读马尔克斯。原来有那么多人,很早以前,就已经读懂了这位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巨擘,对拉丁美洲的失望、愤怒、呐喊和悲伤。

  @蒋方舟:无论在《百年孤独》还是《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加西亚·马尔克斯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不要以为老了,就不该谈恋爱,人正是因为不再恋爱,才衰老。

  @胡紫微: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拉美社会与当今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作为中国读者,阅读他的作品格外深切。马尔克斯终其一生致力于干预现实生活,为社会公义发声。他的魔幻是拉美人民每天都真切面对的现实。马尔克斯与那些回避现实只为文学而文学的作家有本质区别,他是有良心的真正伟大的作家。

  @萧三郎:“马尔克斯就像磁铁一样,我们全跟着去,很快我要挣脱这个磁力,写得再好,中国的马尔克斯,有什么意思?别人就是赞扬你,写了半天也是中国的马尔克斯,那没有什么意思的。”莫言说回过头看这二十年,始终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努力远离,其间又发现不知不觉又贴了上去。

  @三书:慎学马尔克斯,学得好就是莫言,学不好则画虎不成反类犬,成了唠叨。

  @凡凡在哪里:如果没有人生的历练和对生活的理解,你会迷失于那些看似纷乱的情节,错综复杂的代际关系和相似的人名;只有经过生活的锤炼褪去的浮躁达到内心的平静,你才会发现,以前令人生畏的文字如浪涛般撞击着心灵使人震撼,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

  @师彬:一起来就看到马尔克斯过世的消息,着实有些难受。还记得第一次拜读《百年孤独》的时候,很讶异于马尔克斯笔下的现实与他的想象。没有人能真正地理解你,差异引发分歧,过去都是假的,而孤独是永恒的。如今你将长眠地下,百年孤独,只想说唯艺术不可辜负。

  @鹦鹉史航:《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马尔克斯所有作品里,我最喜欢这篇的名字。现在马尔克斯死了,就像一个老邮差死了,那位老上校,再也不会收到一封信了,我们也不会知道老上校的任何消息了。

  本版图片选自《马尔克斯传》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上午在医院看牙时,听医生说马尔克斯去世了。在牙钻的轰鸣声中,我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作家几乎是集体阅读《百年孤独》的情景。我不能说马尔克斯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我本来有过一次与他见面的机会,但因他生病错过了。感谢这个天才的头脑,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小说,他也发明了让自己永生的方式。——莫言

  它让我看到的不仅是拉丁美洲的一百年,它简直是把整个地球端到了我的面前来转动了。从专业角度来说,从1984年《百年孤独》中译本出现,到现在的三十年过程中,既是马尔克斯在中国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一个其神秘性不断被破除的过程。 ——王安忆

  (来自腾讯文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