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教育周刊·教育链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1:教育周刊·教育链

耿丹学院,俞敏洪的“独立宣言”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俞敏洪投资耿丹学院,一度被贴上“拓荒者”、“理想者”的标签。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近日,有媒体报道,26号令5年“孵化期”满时,全国315所独立学院中只有23所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另有8所独立学院进入转设考察、公示期。此后,教育部2013年5月又把独立学院规范验收的最后期限延迟到2016年。

  4月中旬,新东方创始人、耿丹学院理事长俞敏洪邀请众多媒体记者来到位于顺义牛栏山脚下的耿丹学院。名为赏樱,老俞实则更希望借助自己的资源助力学院的发展。这已不是老俞第一次亲自为耿丹出马了。

  作为一个缩影,耿丹学院的变革,也折射出国内独立学院未来的“独立”之路将如何走。

  “独立”并不容易

  2013年,一直想办大学的俞敏洪接手耿丹时,正赶上独立学院“转设”的节点。

  所谓“转设”指的是2008年2月,教育部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俗称26号令),为独立学院规范发展制定了路线图:独立学院在5年过渡期内必须资产过户,必须引入民间资本,通过依靠自身努力来面对市场竞争。

  对于大多数独立学院而言,独立之路却颇为艰难。

  在不少独立学院的办学者看来,教育部26号令设置了很多准入门槛与法律责任,但其具体的规定与做法脱离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仅“不少于500亩的国有土地”这一条就让很多独立学院的“转设”之路止步不前。

  这也是俞敏洪目前还没解决的难题,“耿丹学院只有400多亩地,但独立大学要求人均一分地,400多亩地只能容纳4000多个学生,我们已经有6000个学生了,那我怎么办?生均面积与教学质量有必然联系吗?我能理解教育部的规定是基于好的出发点,但的确不符合目前实际情况。”俞敏洪语气中透着无奈。

  这并不是俞敏洪一人的苦恼,仅就北京的5所独立学院,目前还没有哪所学院能满足这一条件。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院长李杰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院长而言,不要说500亩土地,有1000亩土地更好,可投资方就不一定同意。何况国外一些知名大学都没有达到500亩土地面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一直关注独立学院的问题。在熊丙奇看来,对于已经实现独立法人、财务、证书、校园、师资的独立学院,全部独立办学,不要再纠结其办学指标,“道理很简单,如果其办学条件不具备,那么这些学校现在办学也存在问题,那么,为何独立有问题,不独立就没问题?这是什么逻辑?”

  “独立”后的挑战

  “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独立学院,借着母体学校的牌子,曾经历过一段快速发展期,被认为是对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紧张,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焦点之一是考生以二本或三本的分数进入独立学院学习,四年毕业之后却可获得一本学校(独立学院的举办者)的毕业证书,有的高校还曾因此闹出“文凭门”事件。

  摘去公办高校招牌,不再发“母体学校”学位证书,而改发独立学院学位证书之后,独立学院势必面临生源减少、声誉下降、就业受挫等挑战。目前业已出现的情况是,随着高考报名数持续下降,一些安排在第三批招生的独立学院,已难以招满学生。在整个民办高校衰退、收缩的大环境下投资耿丹学院,俞敏洪一度被贴上“拓荒者”、“理想者”的标签。

  “民间对于民办大学的信心和认同不可能由任何人单个完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知道什么需要耐心等待,哪些可以尽快推进”,在俞敏洪对耿丹学院的发展规划中包含了这些步骤,“首先,当然是要脱离大学的附属;第二,设置的专业要符合未来发展方向,能使学生既能够学到思想,培养人格,又兼顾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第三,通过更好的待遇,吸引更好的老师。第四,请真正懂大学的人,进行长久的管理。”

  俞敏洪坦言,“所有这一切,可能都不是两年、三年能够完成的,五年基本能够奠定学校发展的基础,十年稍微有点苗头,二十年让大家认可这所学校是民办大学中间最好的,那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 对话

  “希望各大企业来抢学生”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耿丹学院理事长

  新京报:有观点称,独立学院转设的重要阻碍还有与母体校间的利益博弈,如高额“分手费”和每年上交给公办高校的管理费?

  俞敏洪:我们跟北京工业大学关系很好,北工大也支持我们转设,而且不需要做太多额外补偿,只要转设成功,我们立刻就脱钩。

  新京报:你曾说过,目前中国的私立教育靠学生学费维持运行,是一个“荒谬的现实”?

  俞敏洪:靠学费意味着,不管你怎样节约,学生都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你就那点儿钱,怎么请来好老师?请大师要有巨大的资金支持,而且必须要有可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学校,光捐款基金就高达300多亿美元。我的计划是建立大学的基金会,让基金会通过资本运作赚钱,支持学生的学费并聘请著名教授。

  新京报:一所独立学院,如何引来名师、还能留住名师?

  俞敏洪:一是在现有教师队伍中慢慢培养大师,比如挑选资质不错的年轻老师送到国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等培养到四五十岁,他们自然以耿丹为家。第二是聘请临时大师,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每隔一周过来上课。我们还会不断邀请各界著名人物来讲课。第三是通过基金会聘请一些大师做常驻教授。还有一些障碍需要政策支持才能得以解决,比如纠正对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歧视,让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平等的法律地位、同等的社保和退休待遇。

  新京报:现在民办大学几乎全部划在三本,有些独立学院都招不满学生,未来生源质量如何保证?

  俞敏洪:这种划分本身带有一定的歧视性。但生源之所以没有,根本原因是大学本身经营不好。招生问题会在民办大学出现,在公立大学也会出现。而家长是比较实际的,如果你能提高学校的声誉、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还是能够与公办高校抗衡的。我会借助企业家资源,给学生安排更多实习机会,很快就会有100名学生到新东方实习,联想、万达、中坤这些大企业也会到耿丹招聘实习生。我希望未来能做到,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之外,学生就业毫无困难,甚至是各大企业和机构来抢学生。

  新京报:在培养学生方面,耿丹学院今年还会有哪些新举措?

  俞敏洪:今年9月,会启动一个“企业家带徒弟”的项目,我会说服北大企业家协会、中关村企业家协会的朋友,请他们每人认领一二个学生,不仅要负担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而且要收他们做徒弟,负责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培养,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自己准备先带四五个学生,每人一年费用两三万元。

  【独立学院大事记】

  ●20世纪90年代末期 

  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独立学院。

  ●2003年4月 

  教育部颁布8号文,要求独立学院做到“五独”:独立校园、独立法人、独立师资、独立财务、独立证书。

  ●2008年 

  教育部再次制订并发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