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尊重市场,允许地方政府“挑肥拣瘦”,让企业主导区域经济合作,才能破除另一种“地方保护主义”。
“十二五”规划中,曾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设想。习近平总书记2月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3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一体化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对企业“挑肥拣瘦”,不是地方保护主义
目前,河北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京津。在接下来的各种政策中,北京希望疏散功能,减缓城市病;天津希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河北想要GDP,但却不想走老路。廊坊市就表示“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产业,廊坊也不能要”。在这个微妙的局面之下,有关方面公开表示,承接产业不能“挑肥拣瘦”。
近日,央企新兴际华集团下属的北京凌云公司,整体搬迁至河北邯郸。这也是近期第一个从北京整体搬迁到河北的央企制造业项目。但一个过去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较重的企业,能否真正转型升级;企业工资翻倍等政策,对企业是否真正划算,也引起了一些议论。
产业转移有其自身的规律,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差的走了,好的留下来;盈利差的走了,盈利高的留下来;污染的走了,清洁干净的留下来”。这本是正常的规律,但是否转移,转移到哪里,是河北、湖南、还是甘肃、贵州,都应符合经济的规律。
对于承接地而言,不管是民众,还是当地政府,当然欢迎那些污染小、利润高,带来更多就业与GDP、能更好地发挥当地比较优势的企业,这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必然,如同当年中国承接了大量的劳动密集产业转移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挑肥拣瘦,不是地方保护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所以,无论是企业迁出地还是接受地,都不能是为了对接而对接,而应是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尊重市场规律。只有这样的对接,才是真正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才能促进京津冀首都圈的融合。
让市场在一体化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比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圈,京津冀一体化程度相差较远。这当然有其历史原因,纵观改革开放历史,第一次改革浪潮彻底改变了珠三角;以邓小平南巡为契机的第二次改革浪潮中,长三角成长起来。但城市圈中的城市行政地位悬殊,也是重要原因。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曹和平所言,“过去,我国城市间的授权是政治经济学的竞争而不是产业体系的竞争。”
某种意义上而言,京津冀的巨大差异,融合程度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北京具有非常强的行政资源优势。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再次利用行政权力,规划、分散资源配置,能治疗北京的城市病、带给周边地区短期的GDP,不过,一些长期利益的考量,也值得考虑,不能忽视。
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的顺利发展,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冲破行政区划边界,促进经济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这个过程中,应是企业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要让市场在一体化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不是不能有所作为,但是,要避免利用行政权力,扭曲要素配置,三地利益不能均衡实现,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
如果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特别是他要求京津冀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就会明白,无论如何,京津冀一体化的最大目的,应该以促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为导向。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尊重市场,允许地方政府挑肥拣瘦,才能破除另一种地方保护主义。
□刘远举(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