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书评周刊·主题

朱赢椿 下本书我会做一本“豆腐”

2014年04月2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肥肉》
作者:朱赢椿等
版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2月
《雅舍谈吃》
《唐鲁孙谈吃》
《人间滋味》
《五味》
《我的音乐厨房》

  朱赢椿 出生于苏北农村,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

  吃肥肉,吃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

  新京报:你对肥肉的记忆是什么?

  朱赢椿:对肥肉记忆最深刻的是小时候,上世纪70年代,物质很匮乏的年代,那时候食物的品种非常单调,肥肉是非常珍贵的一道菜了,很少能在餐桌上真正的看到。在农村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婚丧嫁娶的时候,才会有少量的肥肉供人食用。就算这种时候也有人家拿不出肥肉,就用和肥肉很像的豆制品来模拟肥肉的感觉,可想而知,那时对肥肉的渴求真的是非常强烈的。从中国人的比喻中你也会发现,肥肉在中国人的心中是褒义词,得到一个美差,或收获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喜悦的时候,人家就说你捡了一块大肥肉。现在好像不是这样了,如果女孩子爱吃肥肉,别人可能会觉得很不雅,在70年代如果一个人长得很胖,别人会觉得他很有福气,现在每个人都在减肥。人们对待肥肉的态度在变化。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朱赢椿:现在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在餐桌上可吃的菜的品位包括质量都在提高,但你也可以看到肥肉还没有退出餐桌,很多五星级饭店也还有这道菜。其实不一定是肥肉有多好吃,也不一定是肥肉有多营养,我感觉更多人吃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

  年轻人与老一辈在食物的乡愁上有很大差别

  新京报:《肥肉》中这么多写关于肥肉记忆的文章,哪些最触动你?

  朱赢椿:最触动我的还是最前面忆苦思甜的那部分,因为这也是我做这本书的出发点。我的初衷就是想看看比我还老的人,比如七八十岁的人,对肥肉的记忆,他们可能比我这个时代的人对肥肉的感受更强烈,所以沈昌文、钟叔河、薛冰这些人的文章蛮让我感慨的。其实我对肥肉的感受也是从忆苦思甜开始的,只不过后来约的有些作者很年轻,没有这种体会,写着写着就写到其他的话题上了。

  新京报:对,这本书一部分是匮乏年代对肥肉的记忆,一部分是年轻人对肥肉的杂感,你怎么看这两部分体现出的反差?

  朱赢椿:年轻人没有这种记忆,他们中间喜欢吃肥肉的已经很少很少了,所以他们涉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可能没有太多感触。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和老一辈在食物的乡愁上有很大差别,现在的食物太多元,想食用什么东西也太方便,走出国门的机会也更多,异域风情的饮食也都不陌生。这时候乡愁已经慢慢被遣散掉了,而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人,对味觉的记忆是更深刻的。

  豆腐才是我的乡愁

  新京报:所以你觉得食物的乡愁也在改变。

  朱赢椿:当有更多选择的时候,我觉得食物的乡愁是在慢慢变淡的,所以我挺怀念那个时代留下的乡愁感。

  新京报:除了肥肉,还有哪些食物会引起你的乡愁吗?

  朱赢椿:我今天中午还在吃一道菜,就是白菜炖豆腐,我在校门口的饭店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吃这道菜。小时候吃不到肥肉,但大白菜、豆腐还是可以吃到的,小时候常吃这些东西,直到现在,人到中年,每天有我在,饭桌一定就有白菜炖豆腐这道菜,这是我味蕾深处非常强烈的记忆,我觉得这道菜太好了,我永远都不会遗忘。其实这也引发了我下本书的灵感,就是做一本“豆腐”,对我来说更深刻的乡愁不是肥肉,而是豆腐。

  B04-05版采写整理

  新京报记者 江楠

  ■ 美食链接

  《雅舍谈吃》

  作者:梁实秋

  版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年6月

  梳理以饮食来寄托思乡之情的作品,决不能绕开梁实秋的《雅舍谈吃》。1949年梁实秋迁居台湾,此后思乡成了他散文的永恒主题。在《雅舍谈吃》中,上到精致菜肴,下到街头巷尾的小吃,梁实秋写了不下50种食物,而梁实秋写吃,将生活情趣、人生沧桑都纳入其中,思故土、念故人的真挚感情也总在字里行间流露。

  《唐鲁孙谈吃》

  作者:唐鲁孙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

  唐鲁孙是台湾著名的饮食作家,在这本书中唐鲁孙涉猎的饮食经验横跨东西南北,北京、南京、陕西等地的美食一应俱全,而且作者还将许多佳肴的用料和烹制方法一一记录下来。但这些都不是唐鲁孙写饮食最大的优点,作为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他对饮食中掌故和世情的熟稔才是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人间滋味》

  作者:也斯

  版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12月

  “谁人在微明中举火/最能温暖你的肠胃”在书中的《粥味人生》一篇,香港诗人也斯用自己这首粥诗做结尾。这样平淡温润的风格,也是也斯描写食物的文风。也斯写食物不同于专业食家,他更多地讲述食物在人物、记忆甚至文学理论之间穿梭往来的故事,辐射出一幅人世间的色、香、味。

  《五味》

  作者:汪曾祺

  版本: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年4月

  汪曾祺爱吃,也爱写吃,这本书便收录了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尽显天下美味:炒米、焦屑、咸菜慈姑汤、端午的鸭蛋、拌萝卜丝······篇篇文采飞扬。汪曾祺写吃多写昆明的吃食,西南联大的岁月让他对昆明记忆深刻,此外汪曾祺爱写的就是故乡的食物,其中也表现出对故土的怀恋。

  《我的音乐厨房》

  作者:韩良忆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9月

  这是当代人写的一本饮食书,其中不再有怀旧的情绪,而是表达一个都市人的生活心情。书中,韩良忆将美食和音乐结合,菜肴以欧美,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风味为主,音乐则各式各样,从古典到摇滚,从巴萨诺瓦到酷派爵士,等等。韩良忆觉得每回做菜,如果有合适的音乐一起下锅,做出的菜会有加分的效果。这主意听起来不错,也许你也可以找个时间试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