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总医院住院患者与医生签“不收不送红包”协议,实行50多天后医生上交院方红包数量明显增加
新京报讯 “拒红包”协议是否能消灭送红包现象?3月初,煤炭总医院在北京率先按照国家卫计委规定,要求患者住院时同医生签署“不收不送红包”协议。昨天,记者从煤炭总医院获悉,在协议实行的50多天时间里,医生上交医院的红包数量反而有所增多;超两成患者坦言,住院前计划送红包或礼品。
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大医院医患双方须签署协议承诺“不收不送”红包。3月4日起,煤炭总医院在京城大医院中率先宣布推行“拒红包”协议。进入煤炭总医院住院的病人,在办理入院手续之后24小时之内,都将签订这个协议。该院院长、书记还同时向社会公布了手机号。
昨天,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透露,协议实行50多天以来,出院病人共计1855名,1000多人签了“拒红包”协议。不过,这段时期医生上交院方的红包,却比过去有明显增加。
王明晓推测,红包“越拒越多”的原因之一,是医生的廉洁意识有所提高。“更多医生主动通过上交红包的举动,以实际行动拒收红包了,也是一个好现象。”
王明晓同时介绍,下一步,煤炭总医院将要求医患双方100%签订协议,纳入患者病案管理,医院纪委、人事、医务部门将定期检查,若科室签协议比例低于60%,将扣发科室、科主任奖金。
■ 调查
两成多患者住院前计划送红包
王明晓介绍,针对“拒红包”,煤炭总医院开展了对医患双方的专门调查。在122份对患者、家属的匿名调查问卷中,有28人明确表示,在住院前想要向医务人员送红包或者礼品,占比22.9%;12人表示“吃不准”。
调查也显示,所有已签协议的患者、家属都没有向该院医务人员赠送红包。8成签协议的患方对协议内容表示认可。
“病人给医生送红包,主要是图个踏实。”市民张女士表示,老父亲、母亲近年在不同医院住院时,她都为医护人员准备了现金、购物卡,费用每个人500到1000元。她认为,给医护人员红包,一方面是期待他们对患者态度好一点;另外也是对对方的感谢。“如果有医生不要红包,我会对这位医生更加敬重。”
超三成医生不认可“拒红包”协议
煤炭总医院对55名医生的调查显示,21位医生认为“拒红包”协议“没有必要签”,占比达到38.1%。有11名医生对于协议内容表示不认可。
“医生群体对协议的认可比例,低于患者或家属群体。”王明晓坦言,有医生反映签署该协议的做法太过于直接,而且相应的法律法规都已完备,认为该做法没有必要。
一位不愿具名的一线医生昨日表示,国家要求推行“拒红包”协议,对医生群体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医生不会为多了几百元红包看病,也不会为少了几百元红包不看病。”
■ 对话
“去年医生上交红包3万元”
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希望通过签“拒红包”协议建立医患新关系
新京报:医院此前收受红包现象普遍吗?
王明晓:我们没有专门这方面的调查,不过去年全年,医院的纪检监察部门接到的医生上交的红包一共是3万元。除了现金之外,还包括金银首饰、购物卡等。我们接到之后,首先就会退给病人。如果病人不要,我们就把这个钱交到病人的住院费里。
新京报:接到医生收红包的举报投诉,医院会怎么处理?
王明晓:接到举报投诉,我们会在72小时以内给予反馈。如果属实,首先要求医生退回红包,此外会在全院通报批评,扣除当月奖金。
新京报:签订“拒红包”协议,能在多大意义上约束收受红包现象?
王明晓:签订协议,可视为双方的严肃承诺。当然也不能仅通过签一纸协议就能杜绝红包,但倡导廉洁行医、清白做人的积极意义应予以肯定。
新京报:你觉得这种方式对医患关系有多大帮助?
王明晓:协议书是一个切入点,实际上我们是希望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就是双方一同努力去战胜疾病。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形式,让患者对医生、对医疗卫生界更有信心。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温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