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书评周刊·春季好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书评周刊·春季好书
上一篇

日本史家的中国视野

2014年05月0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十卷本)
作者:宫本一夫 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1月
定价:568.00

  提供欧美学者之外的新视角

  对于中国的历史学家而言,以个人之力,写一部获得学界和读者认可的中国通史,无疑是一个光荣的学术使命。吕思勉、钱穆、张荫麟、范文澜、傅乐成、蔡美彪等等,前赴后继进行着这样的努力。然而,现实的情景并不让人乐观:老一辈学者的著作毕竟是时代的产物,近年来出现的众多考古成就和研究成果,并未被吸收进去;后辈学者则囿于意识形态的藩篱,不敢越雷池一步,写出的著作很难令人满意。以横向的比较而论,尽管中国已有学者主编了多卷本《中国通史》,作者汇聚了国内的部分学术力量,但是,这种学术合作社的产物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在公众层面,并未获得普遍的认可。反倒是国外汉学家合作完成的“剑桥中国史”,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虽然是一部多卷本的通俗历史著作,就学术层面而言,无疑提供了欧美学者之外的新视角;但更重要的是公众层面,本书无疑为读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可信度高的通俗史料读物

  虽然只是一部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但是,这并不妨碍《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的可信度。本书作者,都是训练有素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受过严格的现代史学和考古学的训练,其写作奠基于多年来扎实的史学研究之上。文字和内容的通俗易读,与学者的严谨的写作态度熔于一炉。由于是面向大众的通俗历史,本书征引原始史料有限,但是却吸收了包括中国学者在内,对于中国史研究的已有成果,以及近年来大量的考古发现。在世界范围来看,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史,以日本学者研究水平最高、贡献最大。在中国史研究领域,他们也自信超过了欧美学者。以《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的写作而论,这并非虚言。更重要的是,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史是东亚史和世界史的一部分,这种“旁观者”的视角,无疑可以为中国读者带来新的启发。

  □张弘

  ■ 点评

  评委高全喜强调,当前中国学者的中国通史著作优秀的不多,因此更偏向于《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