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1: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中国邮轮游要井喷更要细做(2)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2014年,中国的邮轮游达到了井喷态势。图/东方IC

  (上接D10版)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邮轮母港”是一种习惯性的说法,其实中国的很多港口准确地说只能称作“邮轮码头”。

  郑炜航认为,要慎用“邮轮母港”的概念,他首先用了“邮轮码头”的说法来说明中国绝大多数港口的现状。

  他进一步指出,邮轮停靠邮轮母港进行补给、维护时,会有成百上千的工作人员下船,一般会在母港停留几天的时间,所以要有配套的购物、餐饮、住宿设施,若缺乏这些设施,港口也无法成为国际大型邮轮的母港。

  他也认为,邮轮码头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停靠港”,一个是“母港”,中国大多数港口并不具备成为邮轮母港的资质,因为港口的“航道水深问题”,不能满足接待国际大型邮轮的需要。中国很多沿海城市都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泥沙较多,水深不够,譬如,上海港、天津港等每年都要不断地疏浚航道。航道自然条件较好的港口是三亚、青岛,航道较宽,水的深度也比较有利于接待国际大型邮轮。

  周边配套是重点

  此外,邮轮母港码头也要有广阔的陆域腹地,使之能形成稳定的客源市场。郑炜航介绍,2011年,彼时的歌诗达邮轮曾经开通了“上海青岛”双母港航次,计划是在上海上一部分游客, 再从青岛上一部分游客,但是“双母港航次”只是开了寥寥数次,从青岛上来的客人就“难以后继”了,因为客源少,就又改为上海一地出发的航次了。

  海航旅业邮轮游艇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销售部副总经理蒋宇燊介绍,“海娜号”对港口的选择,市场是第一要素,其次要考虑季节、码头设施等。夏天的时候,北方的港口逐渐适航,而南方经常要面临热带风暴甚至是台风的侵袭,所以在夏季会考虑增加北方港口的航线。码头设施方面,在旺季,设施完善的码头可以很好地支持大量旅客的保障要求,对旅客候船的舒适度、现场的秩序、安全等方面要求都可以提供很好的条件。蒋宇燊进一步表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比如有市场、有合作伙伴,再加上天气条件和码头条件都合适,我们愿意尝试不同的港口出发,提供更丰富的旅行产品。”

  ■ 数据

  去哪儿网“2013年千分之一国人曾邮轮游”说法有误

  据去哪儿网发布的《2013邮轮旅游市场报告》显示,我国乘坐邮轮出入境的人数超过140万人次。曾有被广泛转载的报道称,“平均下来,我国每1000人中,就有一人去年曾乘坐邮轮出境游”。直接用140万除以中国的14亿人口,得出千分之一比例的结论,这样的认识其实包含着很大的谬误和理解上的偏差。

  郑炜航告诉记者,“人次”和“人”是两个概念,一个人乘坐邮轮出境、入境,在进行统计时,会算为“两个人次”。

  其次,“140万人次”包含了三个方面:中国人从中国内地港口乘坐邮轮出入境大约占到108万人次;外国人乘坐邮轮到访中国港口的大概是12万人次;中国人直接“在境外乘坐邮轮的”估计为20万人次。

  如今有不少中国内地游客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欧洲、北美等地乘坐邮轮旅游。其中内地游客在香港乘坐邮轮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估计2013年有大约7万多的内地人在香港乘坐邮轮。

  因此,在“140万人次”里,应该剔除“外国人乘坐邮轮来中国旅游”的这一部分,得出的结果应该是,“万分之四点五”的中国人去年曾乘坐邮轮。而“千分之一国人去年乘坐邮轮出境游”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下转D12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