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4月12日至14日,首届苏州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举行。受苏州市旅游局邀请,新京报记者赴苏州体验水乡古城新貌,感受苏州在古城保护中逐渐探索出的旅游与城市、游客与居民建立平衡、相互发展的“最美苏式生活”。
游客、商贩与居民和谐共存
周五午后,小雨淅淅沥沥,车子停在苏州古城区附近。顺着平江河往巷子深处走,如果忽视了河水和垂柳,有一刹那会将平江路与北京的南锣鼓巷联想到一起。路边的小店大多售卖具有文艺气息的纪念品,还有树下那些装修得颇具小资情调的咖啡馆,与南锣鼓巷大同小异。
也有不同,品芳里的桂花芡实、花间堂的百年榉树、伏羲琴馆里的茶香与琴声、平江河上船工的歌声、特色书吧与客栈、戏曲博物馆……这一切,无疑又是一幅苏州水乡的雅趣与精致。
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平江路是一条呈现苏州生活的原生态街巷,游客、商贩与居民和谐共存。在距离主街巷步道五十米的地方,是一座小学校,下午4点左右,不少家长等在校门口,游客就在他们身边穿过。而在另外一边的支巷,70多岁的老奶奶摆弄着自己的茶叶蛋摊子。
在本真古街感受纯正苏式生活
如何保护原住民的居住和生活,是古城历史街区都会遇到的问题。在平江路,80%的原住民保留下来,20%的居民以房屋置换的方式搬走。一些挂牌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被用做客栈、博物馆、茶室。
有明确的产权人、有保护性地进行使用,这对文物古建来说是延长其生命力的做法。也因此,现在的游人还可以安安稳稳地躺在方家大宅(现平江客栈)里,睡醒了,推开窗,收获满园的绿叶红花。
对当地居民来说,从这种环境中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样重要。一位接孩子的妈妈说,周末游客很多,多少还是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但能够住在环境这么好的区域,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且,逢到元宵灯会、平江晒书节,孩子们都能够在家门口参与很多有趣的活动。
在平江路的开发中,管理者对于街巷肌理、房屋格局甚至灯光都有规划和要求,尽量不影响整个街区的居民生活。
看到本真的古街和居民的生活,其实也是游客的愿望。从北京来的女孩思宁说,到了平江路,希望体验到的是纯正的苏州味道,感受真正的“苏式生活”。
年轻人回家开店正成为一股小风潮
平江路的花间堂由潘世恩故居修缮而来,有非常完整的小苏州园林,只有8间客房,售价不菲,屡屡客满。花间堂在苏州和周庄都开设了连锁高端精品客栈,这给同业者带来很多思考。
在吴中区的古村落陆巷,也有会老堂这样的精品民宿。不过,吴中区旅游局还是希望多引进一些类似花间堂这样的高规格精品民宿和酒店,满足不同客人的需要。
陆巷是电视剧《画魂》、《橘子红了》、电影《小城之春》的拍摄地。吴中区旅游局副局长蒋红萍介绍,以前拍电视剧的时候,车辆进出,给居民造成不便,大家很有意见。后来政府出资改造升级了基础设施,居民得到实惠,渐渐就没有反对声音了。
陆巷距离苏州市中心路途遥远,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人在家,有的开店出售猪油糕等苏式点心,有的开民宿。太湖三白是这里的特色菜。最近,年轻人回归成为陆巷的一股小风潮,不少年轻人在家里开设网店,售卖陆巷特产,也很受欢迎。
■ 管理者说
永远不说“拆迁”坚持自愿疏散
●朱国强,苏州市旅游局局长
古巷古村落怎么腾出空间,疏散居民,我认为不能全部清空,还是要采取自愿疏散的方式。所以我们现在永远不说“政府拆迁”。原住民如果想走,可以找政府谈,货币补偿或者安置房的方式都可以;如果不愿意搬走,那就需要遵守景区管理的相关办法,因为毕竟还是生活在景区里。
在这些地方,还需要提升软环境,比如,在平江路欣赏评弹与昆曲,很多人希望最好还能跟演员交流,这就需要演员们具备展示、交流的能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古老的文化,这样才能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荟
本版摄影/蒋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