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新公益特刊·企业公民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2:新公益特刊·企业公民

攒“份子钱”下乡解穷困

宜农贷搭设公益理财助农平台,小额信贷产品使出借人扶贫同时获收益

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出借人到项目地考察,了解蘑菇种植。
青海西宁市大通县,借款农妇沈生梅在她新开的窗帘店。
宜农贷万里行活动走进藏区。

  “这个贷款比银行贷款简单很多,对我帮助很大,这几年我家发生了很大变化,车买上了,开了两个铺子,每年收入能有五六万元。”沈生梅,家住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桥头镇胡基沟村,从2010年到2014年,沈生梅通过宜信公司的宜农贷项目累计获得24000元贷款。家里的两间破房子,如今已变成了300多平米的大楼房,年收入也由两三千元,增加到五六万元。

  像沈生梅这样的贫困妇女,在宜农贷的网站上还有很多。她们来自贫困地区,在现有农村金融体系中无法贷到资金,却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而宜农贷这样的小额信贷项目,正是她们的梦想支持者。

  在宜农贷搭建的网络平台上,每位贫困妇女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贷款用途、期望贷款金额等,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出借人可自己选择农户出借资金。每一份出借额是100元,出借人可选择出借的份数。农户每获得一笔借款,她资料中的借款进度都会更新,直到完成借款目标。

  到今年5月,宜农贷项目发起五周年。自2009年至今,宜农贷的爱心助农人士已有115820位,资助农户10821位,资助金额7000多万元。

  宜农贷出借流程:

  ●在宜农贷官网注册并进行身份认证

  ●浏览求助农户的资料

  ●选择自己想要出借的对象并放入助农车

  ●出借100元为一份,可以出借多份,提交订单并支付

  ●在我的账户中查看借款情况及待回款情况,爱心出借人一年回款时将获得2%的回报

  改变

  面朝黄土背朝天,沈生梅一家,在6亩地里辛苦一年,也才能弄上一家五口的口粮。为了挣点钱,丈夫还得外出打工。2003年,沈生梅全家收入两三千元。而他们的家就是两间破旧的房子。

  沈生梅不甘心过这样的生活。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怕是1000元,也让沈生梅着实惦记了好多年。“一直想去银行贷款,但程序太复杂,跑几次银行都不见得有个结果。”

  就这样,沈生梅的梦想搁置了很多年。

  2001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贫困地区儿童规划与发展项目走进大通县,为贫困妇女提供小额信贷资金,还会聘请专家来授课,培训种植养殖、加工的技术等,提高妇女的综合能力,提升自我意识,来发挥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改变家庭贫困状况。

  由于资金不多,每名贫困妇女最开始能获得的贷款只有1000元。但对沈生梅来说,这就是一家人将近半年的所有收入。

  2003年,听到有专门给妇女提供的小额贷款,沈生梅提出申请,经项目评审,她的1000元贷款很快发了下来,在路边摆个摊卖点水果,这年,沈生梅赚回了3000元。

  自此,沈生梅的创业之路越走越顺。

  “这就是小额信贷的作用,相当于输血的作用,让有胆量做事情的妇女,把小事情逐渐做成大事情,逐渐增加她们的家庭收入。”该项目大通县办公室主任王智琳说,很多项目扶持的妇女都是通过这1000元作为周转资金发展起来,实现了她们的梦想。

  相识

  2010年4月,王智琳在北京参加小额信贷联盟会议,认识了宜信公司的CEO唐宁。那时,唐宁发起的针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公益项目宜农贷还不满一年。他希望借助网络,在资金出借人和农户间建起联系,把有爱心的出借人的资金,直接出借给贫困农户。

  王智琳和唐宁的这次相识,对沈生梅们的影响是天翻地覆的。

  很快,王智琳所在项目办公室与宜信建立合作关系,王智琳把在一线了解到的农户详细资料传给宜信,这些资料在宜农贷网站公布,参与宜农贷项目的出借人可选择农户并出借资金。2010年,通过宜信农贷项目进入大通县的小额信贷资金有40万元。

  因为宜信的加入,大通县贫困妇女从项目每一次能贷款的额度开始提升,也有更多贫困妇女可获得小额信贷的支持。

  就在这一年,沈生梅从项目贷到的钱提高到3000元。回到村里,她租了房子,开起一家30平米的窗帘店。丈夫没再外出打工,夫妻俩开始用心经营这间窗帘小铺。2010年,沈生梅一家收入达3万元。

  随着合作的深入,宜信为大通县提供的小额信贷在持续增加,截至目前已有140万元,惠及248户贫困家庭。

  今年,家里还开始盖房子,两层砖混结构的楼房,310平米,还有一个40平米的砖木结构平房,预计花费25万元。待房屋建成后,沈生梅计划把120平米用来开设新的窗帘店面,“今年应该收入会更多。”

  对未来,沈生梅自信满满,也很感激小额信贷项目给他们家带来的变化。今年的6000元也已经成功贷下,她希望,来年可以贷的资金能再多一点。

  成长

  宜信的加入,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沈生梅这样需要帮扶的妇女,还有与宜农贷合作的基层组织。

  王智琳说,在宜信加入以前,项目办公室在每个项目村聘请两名信贷员,负责收贷和放贷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感觉有风险,信贷员在收完钱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办?”

  2012年,王智琳参加了宜信的信翼计划,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参加了半年培训。

  培训后,王智琳开始主动去思考一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比如此前提到的信贷员制度。王智琳主动与当地银行取得联系,联合建设银行来做收贷和放贷工作。银行为项目办公室提供无偿帮助,把信贷员送钱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住了。

  据了解,为了风险防控,宜农贷项目会挑选当地管理水平较好的公益组织合作,考察农户信用度,通过全村联保制度防控风险。还不定期举行宜农万里行活动,带出借人去项目点探访。

  王智琳说,因为宜信搭建的平台,让城市里这么多人提供多余的钱帮助县里的贫困农户,让她们的家庭状况发生了改变。自己的项目团队能力也得到提升,资金面持续扩大。

  “我们这里的人不善言表,只有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感谢。”2012年宜信公司邀请王智琳去北京参加公司年会,农户特别委托王智琳带上她给宜信公司编制的丝带手工品,表示感谢。

  声 音

  宜信公司企业文化与CSR中心总监徐秀玲:宜农贷是一种创新公益模式、公益理财助农平台。与以往的捐款行为不同,它是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让城市富余资金以借款形式交给有资金需求的贫困农村妇女,帮助她们努力脱贫。出借人有象征性的2%的爱心回报,借款的农户通过自己辛勤的付出,偿还贷款。这是公益理财的理念,除了做公益,还能有一定的收益。这会让公益行为有更大的持续性,可让更多人有参与的积极性。

  出借人舒可心:我只不过是最早冒险参加的。在一次活动中我听到了宜农贷,它的运行模式不错,很有意思。第一次,我在宜农贷选了一个我最同情的贫困妇女,一次出借了5000元。后来是把资金分户出借,现在已有2万余元出借给了这个项目资助的农户。

  我不愿意相信任何一个机构,我试过宜农贷的退款功能,看是不是骗人的,退款成功了。后来又看到他们组织搞活动,虽然我没去参加,但觉得这个机制公开,让我目前愿意去相信它是在做善事。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