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织圭在美国受训3年,不仅学到了网球技艺,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帮他打开了内心。亚洲造星计划,送到欧美是一条正道。除了学艺,更重要的是解放天性。
1992年,松冈修造在汉城(首尔)拿下职业生涯惟一的ATP冠军奖杯,并把世界排名锁定在第46。从那之后,日本网球推出了“45计划”,寻求一位能打破松冈修造排名纪录的球员。2001年,锦织圭被选中为“45计划”的执行者,他用了整整十年来完成这个计划。而代替日本网球完成这一计划的,则是网球理念最为先进的美国人。
2001年,锦织圭从本州岛的岛根县前往东京,等待他的是一场规模巨大的选拔赛,他的对手有800多人。美国著名的尼克·波利泰里尼网校正在那里举行选拔赛,日本电子企业出资,最出色的小队员可以免费去美国进修3年。
锦织圭成了最后的宠儿,选中他的是尼克网校的总监加拉米罗,他当时的评语是这样写的:锦织圭是个很有潜力的孩子,能接受在各种场地上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他能适应在美国的生活和训练方式。
随后3年,锦织圭是在这所压力巨大的网校度过的。这3年,加拉米罗把当时最先进的网球技术都传授给了锦织圭,并让他通过接触橄榄球和棒球这两个项目,更好地去理解网球。但要成为球星,心理层面甚至比技术还重要。去美国之前,锦织圭是典型的“东方人”,不会英语,内心极度自卑,缺乏自信。
是美国人帮他迈过了那道坎。为了激发锦织圭的斗志,网校安排他和学校最好的球员比赛,锦织圭拒绝了。第二天,他发现这场比赛的海报贴满了校园,只能硬着头皮上。结果,锦织圭赢下了这场他以为怎么也赢不了的比赛。美国人就这样打开了锦织圭纠结的内心。
3年后,美国人交付给日本的是一个典型的“美式”球星胚子。
故事讲到这儿便结束了。造星这活儿,亚洲从不擅长。即便如李娜、锦织圭者,也都是在美国镀过金回来的。对亚洲网球而言,想要成功,打小送到欧美是当下一条明路,除了学艺,顺便解放下天性,这是极重要的。
□孙海光(新京报体育评论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