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新艺术特刊·特别报道(三)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1:新艺术特刊·特别报道(三)

“未来派”建筑代言下一个地标时代?(2)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北京西站
宁波美术馆
中央公园广场效果图
国贸三期
国家大剧院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上接C特10版)

  中国当代建筑六大类型

  中国当代建筑迎来了五味杂陈的多元局面:乌纱帽、试验场、实验建筑、乡愁、未来派等等。各派别建筑争奇斗艳,没有哪一种建筑思潮能够主导中国城市文化,成为公认的中国当代建筑的理想标准,形成当下建筑文化大杂烩的现状。

  边缘艺术

  中国城市建筑几乎亦步亦趋地跟着西方建筑风格走,这几乎成为了主流。然而20余年来,张永和、王澍、刘家琨、董豫赣等当年的青年建筑师便用自己的建筑设计进行着实践。但在国内的地标性建筑中,他们所能占有的份额还很少,他们的设计仍处于边缘。

  未来派

  近两年来中国建筑师也在不断挑战洋建筑师垄断城市地标的话语权,如今这些中国年轻建筑师的设计更是被冠以“未来派”的头衔。

  中央公园广场项目是位于北京朝阳公园大湖之畔的城市综合体,是建筑师马岩松“山水城市”的一次实践。项目借湖光山色,勾勒出一幅富有未来色彩的城市山水画卷。

  马岩松所实践的“山水城市”建筑理念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是对CBD极端现代主义建筑模式的一种反叛,“我想在高层建筑里把人文的环境给表现出来。”

  乌纱帽

  这股“乌纱帽”也称“大屋顶”的建筑风潮可谓是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的主调。其特点是建筑带有曲线和较大出檐的大屋顶,具备了近现代功能的仿中国传统形式的仿古建筑。中国当代建筑的起步几乎也是从大屋顶开始。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由官方主导的建筑,很多被强行加盖了这样的中式大屋顶。

  国际主流

  从工业革命以来,扶摇直上的钢筋混凝土大厦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城市地标。在建筑师马岩松看来,它们赞美权力、资本,但却是蔑视人性的纪念碑。然而这种城市商业纪念碑的兴建却成为一种国际主流,中国城市也进入国际主流建筑话语时代。

  试验场

  中国在新世纪以后以强烈的拥抱姿态欢迎外国建筑师的项目,兴建城市雕塑式的地标性项目。在这种的背景下,过去10年里,欧美建筑师帮助重塑了北京地平线,包括央视新大楼、鸟巢、国家大剧院等。

  乡愁

  中国城市在建筑现代化的同时也不断提出回归传统。建筑评论家包泡指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中国城市建筑中涌现了不少带有中国符号的建筑。诚然这激发了乡愁之味,但却很难说其能代表中国式的城市文明,“模仿是没有出息的,新的城市文明必须要有创新。”

  2

  本土设计师接管新城市地标

  当然,在中国当代建筑发展20余年来也不乏有当代建筑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思考和实践。他们更多是来自中国本土的建筑师群体。

  类似张永和、王澍、刘家琨、董豫赣等当年的青年建筑师便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另一张面孔,它们往往被称为中国的实验建筑。只是在王明贤看来,“总的来说,中国当代建筑师的水平还不够。”

  不过近十年来,中国一些青年建筑师做的作品却带给王明贤等建筑专家以希望,“像王澍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像马岩松的骏豪·中央公园广场,既对西方建筑有很深的理解,也有对中国建筑文化自己的诠释,”王明贤指出这些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既代表了中国建筑界的希望,另一方面他们对世界建筑界也做出了一份贡献。

  事实上,早在马岩松中标中央公园广场之前,2006年马岩松等创立的MAD设计的“梦露大厦”便是以中国为基地的建筑师第一次在公开的国际竞赛中赢得设计权,当时他的设计便以新锐、先锋著称。而近两年,他的设计也纷纷被中国的地标项目所选中,中央公园广场便是一例。

  当然,马岩松绝不是个案。2010年,青年建筑师吴晨设计的中国尊,在CBD中心北京未来最高楼设计招标中胜出。这座北京在建的最高楼“中国尊”预计将于2018年建成,高达528米,其构思取自中国传统礼器重宝。

  马岩松、吴晨……这些中国建筑师向外界传达出的信号是,他们以自我的行动不断挑战洋建筑师垄断城市地标的话语权。有趣的是,这些中国年轻建筑师的设计更是被冠以“未来派”的头衔。

  尽管“未来派”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中国建筑界的一致认同,但或许其间也蕴含了大家对中国建筑师能否真正崛起,为中国建筑界也为世界建筑界做出贡献的期许。

  王明贤便向记者指出,东方建筑有着更特殊的底蕴,我们不能要求西方建筑师来诠释东方建筑,所以只能寄予中国建筑师来实现了。类似中国园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中国建筑师忽视,不过近几年包括王澍在内的一批建筑师开始关注中国园林的研究、挖掘,甚至更年轻的马岩松也对“山水城市”投以关注。“马岩松的山水城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很好的挖掘实践,它可能就代表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在王明贤看来,目前世界城市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到处都是混凝土森林和雾霾,城市的诗意在哪里?“所以现在需要探讨一下城市的诗意,生活的诗意。马岩松的城市山水这个项目已经关注到了这种诗意,所以我也比较关注这个项目。”

  3

  终结或融合始终是个问题

  那么,究竟中国建筑“未来派”能否终结外国建筑师试验场的现状?近期,一场来自网民的民意表达将这样的争论推向高潮。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中引入了网民投票环节。众多网民将票投给了中国尊、中央公园广场这两项目,它们目前分列榜单冠亚军,而去年获得过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的央视新址大楼则排名靠后。

  不过这种来自网络投票呈现出的“外国建筑师试验场被未来派终结”的结果仅仅只是民意表达的一种。建筑界、文化界均对此持谨慎态度。

  王明贤便称自己跟网友的观点不一样,“但是我尊重网友的选择。另外,我认为网友还是有水平的,因为他们不仅看到现在建成的鸟巢、央视新址等,也看到了中国建筑的未来,城市发展的未来。”

  对此,艺术家赵半狄则持中立态度,“如果说当今的中国是外国建筑师愿意在这个试验场施展身手,我觉得就让大家尽情施展和竞争吧。”在这个舞台上的中国建筑师,“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争夺话语权。虽然很难,不是也有人争夺到了:马岩松、王澍,我祝福他们。”

  当然,所谓的终结绝非指外国建筑师项目将在中国被彻底排斥,其更多指向的是,中国建筑师跟外国建筑师有着平等、交融式的合作。

  建筑师吴晨告诉记者,我们希望世界是多极的世界。但从不认为,某一代人的崛起必然取代另一代人或中国建筑师应该取代国外建筑师,这个世界应该是多元化、能够和谐共生的。无论建筑用何种思想、何种流派、何种背景、何种技术的方式去表述,只要能对社会发展进步有贡献,就都有它存在的必然价值。实际上,我们跟外国建筑师应该更好地合作,这种合作应该是平等、交融式的合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