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阅读创客·电子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阅读创客·电子书
下一篇

电子书未来三问:大卖场还是特色店?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插图/张妍

  2013年,亚马逊kindle登陆国内市场,在中国电子阅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追捧。不同于国外电子书的形态与市场有着清晰的发展轨迹,国内各种形态的电子书平台一涌而出,大的电商如当当、京东还是走类似于亚马逊的传统路数,或做电子阅读器,或希望依托自身的纸质书销售平台,实现纸书读者和电子书深度读者的交叉,与此同时,一些更具想法的平台也已出现,比如拇指阅读就在提供阅读工具的基础上打造出一个垂直的社交网络。实际上,如果你深入探究就会发现这些平台真正想做的是把握甚至改变国人的阅读习惯,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到底如何改变,人们才会用我的平台来读书?为此,我们采访了百道网CEO程三国,请他谈谈电子阅读。

  社交是阅读最重要的因素吗?

  在接受电话采访时,程三国正在去往青海湖的路上,他随身携带的是kindle,“拿着kindle里面的书可以随便看,很方便。”对于拇指阅读,程三国刚刚接触,他觉得其模式值得鼓励,却也困惑在阅读行为中社交因素到底有多重要,“我个人认为对于真正的阅读者来说,社交不是最核心的需求,比如我订《新京报》,你觉得是《新京报》办好我来读重要,还是它提供一个联系别的读者的媒介重要?后者显然不如前者。”在程三国看来,社交只是一个工具,如果提供社交的阅读平台没有好书,并抓住真正读好书的人,社交功能则很难彰显,“就好像有一条路,上面却没有车跑。”

  而像拇指阅读这样的平台想做的还有通过社交解决读者选书的问题,程三国认为这项功能有局限性,“类似于豆瓣,这是一种平行的推荐模式,推荐某些体验性强的书也许可行,但对更专业的书来说,这种推荐就不够了,读者想得到的是更权威的意见。”

  Kindle适应中国吗?

  为什么在多元化的模式兴起之后,kindle依然保有优势?程三国认为这是因为kindle实现了纸书阅读人群的转移,“kindle在美国做了3年之后,产业链开始改变,很多读者把它作为选择之一,作者也发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出口,出版社同步出纸书和kindle电子书,这不仅让阅读行为改变,让买书行为也发生改变。”

  反观中国,真正让产业链发生改变的是移动阅读基地,“它是在传统产业链上长出的一块,不管内容如何它至少让原来不读书的人开始读书了。”这让程三国对拇指阅读的未来保持乐观,“它更适合中国土壤,因为它主要以手机为载体,而手机是中国人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移动阅读基地的成功也是基于这个土壤。相较而言,kindle在中国还不太适应,与本土产业链结合不够。”

  拇指阅读等产品适合深度阅读吗?

  中国的电子书市场方兴未艾,为国人的阅读提供了更多选择。程三国觉得真正对阅读起到推广作用的电子书平台还是起点中文网这样的网络文学平台,“虽然我们常指责他们的内容,但他们真的让读者群大大扩大,让阅读变得方便。实际上拇指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起点这种模式的升级版,只不过他们对内容注入了深度和高度。”

  对于中国电子阅读未来的走向,程三国说现在下结论说哪个跑得快,哪个占的地盘多还为时过早,他勾勒一个大概的格局,“kindle做好了就像一个大卖场,拇指阅读就像特色店,特色店当然好,但局限就是书种和用户的规模,他们会成为很多深度读者的选择之一,但不会成为大众阅读的基本解决方案。”

  采写/新京报记者 江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