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4:书评周刊·书情
上一篇

“2014·中法诗歌节”开幕

王家新称中国诗歌“借还”都不够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阅读交流】

  新京报讯 (记者江楠)“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讲,我们都受惠于法国现代诗歌,尤其是陈敬容翻译的波德莱尔,唤醒了中国一代年轻诗人。”5月7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法国驻华大使馆、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坤诗歌发展基金、中国诗歌学会共同主办的“2014·中法诗歌节”于北京开幕,在其首场“诗歌历程与场域”主题交流研讨会上,诗人王家新如是说。

  “我们只借那些可以加倍归还的东西”

  参加研讨会除了王家新、谢冕、西川、臧棣、吴思敬等中国诗人、学者,还有法国诗人“法兰西学院诗歌大奖”得主雅克·达拉斯、“龚古尔诗歌奖”得主安德烈·维尔泰等。王家新回顾了中国诗人对于法国现代诗歌的接受,“卞之琳翻译了瓦莱里的《海滨墓园》,达到了钻石般的纯粹。”但他认为我们对于法国当下诗歌了解还不够。

  王家新也提到了法国诗人、作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借鉴,“比如圣琼·佩斯从中国古老、神秘的文化中借鉴了很多东西,但他不是简单地接受,他既接受又回报,对我们的文化形成了一种再发现。”同时王家新认为中国诗歌对于法国诗歌而言,“借的还不够,归还的更不够。”而诗人骆英则认为法国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的了解也还比较少,“法国人一提中国诗歌一般还是说李白、杜甫。”

  自由诗不是对形式没有要求

  雅克·达拉斯介绍了法国当下诗歌的现状,他说法国的诗歌目前出现了一种散文化的倾向,而对于这个倾向法国文坛有着很大的争论,“小说家认为诗人写的是散文,所以他们才是诗人,是创作诗的人,这个争论在法国很复杂也很艰难。”

  对此,诗歌评论家吴思敬表示,这种状态在中国当下的诗歌创作中也有一定的反映,“有些自由诗和散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比如西川最近几年创作的诗歌从外形来看很难把它们和散文区别开来。”即便如此,吴思敬认为中国当下诗歌应该有必要的形式,即分行,“分行是诗歌和其他文学形式最重要的区别。”吴思敬说自由诗并不意味着对形式没有要求,“真正好的诗是跟随内心的情感需求,并赋予它最好的形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