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新高尔夫特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6:新高尔夫特刊·主题

张连伟 别人是喜欢我是爱(2)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张连伟的成长故事诠释了那句普通的道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995年,深圳,张连伟在沃尔沃中国巡回赛比赛中。
1996年,印尼,张连伟在沃尔沃亚洲比洞赛前留影。
2003年,上海旭宝高尔夫俱乐部,张连伟在沃尔沃中国公开赛比赛中。
2003年,张连伟首次问鼎中国公开赛。
2004年,美国奥古斯塔,张连伟在美国名人赛比赛中。
图/CFP
2014年,深圳正中高尔夫俱乐部,张连伟在第二轮结束后给球迷签名。
图/CFP
图/CFP
2009年,深圳观澜湖,张连伟至今最后一次征战高尔夫世界杯,左为梁文冲。

  (上接特15版)

  起点

  从掷标枪到打高尔夫

  4月26日,沃尔沃中国公开赛第3轮比赛激战正酣,张连伟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将自己对高尔夫30年的“爱”娓娓道来

  张连伟的高尔夫故事起始于他的家乡广东珠海,在高中时,张连伟是标枪运动员,当时他创造了学校里的掷标枪纪录:800克标枪58米。

  1985年,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建成,珠海市体委有意培养高尔夫人才。20岁的张连伟获得了去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工作的机会。

  在那个年代,新中国的高尔夫处于萌芽的状态。1984年8月,新中国第一家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俱乐部刚刚开业。当1985年张连伟进入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工作时,全国范围内建成开业的高尔夫球场不超过5家。

  新中国成立后的高尔夫历史要从改革开放以后说起,新中国成立时,土地收归国有,解放前在上海、大连、青岛等地的几家老球场被改作他用,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高尔夫的历史一片空白。

  在1983年的亚奥理事会上,北京申办1990年亚运会成功。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高尔夫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同时,政府也认识到建设高尔夫球场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的重要作用。由此,北京、天津、河北、中山、深圳、珠海、大连等地陆续开始由外商投资与当地政府合作兴建高尔夫球场。

  自1984年至1994年,新中国高尔夫运动前10年的发展还十分缓慢。截至1994年上半年,全国开业的高尔夫球场仅有“九个半”: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北京高尔夫俱乐部、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北京朝阳广济堂高尔夫俱乐部、天津国际温泉高尔夫俱乐部、上海国际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深圳宝日高尔夫俱乐部、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和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其中北京朝阳广济堂高尔夫俱乐部是9洞的城市球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岁的张连伟开始接触高尔夫运动。到球会工作后,张连伟不是一开始就能拿球杆打球,他的工作是球童,给客人背包递杆擦球。张连伟清楚地记得自己刚进球会时的工资是170元,干到5年后离开珠海国际时才250元。

  当时珠海市体委安排了好几批运动员来珠海国际球会学高尔夫,但这些球员拿到工资后就走人了,觉得这个运动很孤独。张连伟解释自己坚持下来的原因说:“首先,我喜欢高尔夫球场的环境,当时中国很少有这么好的环境。第二,我拿起杆打球的感觉很爽,因为我扔标枪很远,我打高尔夫球打得更远,非常喜欢这个感觉。”

  由于是练标枪出身,张连伟将自己转身发力的天赋用在了打高尔夫上,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张连伟每天的练球量是别人的5倍以上。张连伟回忆说:“在扎实触球后,杆身给双手传递的美妙震感让我欲罢不能。”

  高尔夫对于张连伟不是孤独的运动,而是很好的娱乐方式。“但当时是瞎打,没人教,没人告诉我该怎么挥杆,也没有球技教学的录像带或书籍,因此我的动作不是那么流畅、正规。”张连伟回忆说。

  1987年,在一次比试中,张连伟的4号铁开球远过球会经理的1号木开球。从此,球会同意张连伟在下午3点后练球。打出高水平高尔夫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张连伟的脑海里,那年他22岁。放到现在,很难想象一个20多岁开始练球的人能够最终赢得欧巡赛,甚至去奥古斯塔参加美国名人赛。

  除打球外,其实张连伟在珠海国际球会工作量非常大。剪草、耙沙、给在球场内的球童送饭,张连伟什么都干。张连伟对自己在珠海国际的一项工作记忆犹新:“每天早上,客人没来前,我给18个洞的果岭上插旗杆,晚上客人走了,我又把18洞的旗杆收回来,全是我一个人完成。当时可以骑摩托下球场,我一手掌着车把手,一手抱着一堆旗杆,下雨路滑的时候经常骑车滑倒,摔得‘狗吃屎’。”说完张连伟哈哈大笑。

  但当时的张连伟无疑是幸运的。因为高尔夫球运动最初进入中国时,并不是面向中国人的,只是出于树立改革开放形象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上个世纪80年代,在高尔夫球场上打球的绝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几乎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要不是在球会工作,张连伟很难与高尔夫结缘。

  跳槽

  从“珠海国际”到“深高”

  1990年,张连伟从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跳槽到深圳高尔夫俱乐部,这无疑是改变张连伟命运的一次决定,他至今都是深高的员工,如今在深高的月工资是4800多元

  当张连伟在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当球童兼练球时,中国北方的第一代高尔夫球手正在演绎着另一段不同的故事。

  1983年,时任河北省省长张曙光批准日本的大场商事会社以合作的形式在河北廊坊建设高尔夫球场,中方出土地,日方出资金,由于双方在合作方式和意向上的分歧,协议最后中止。

  然而日方考虑到1990年亚运会的需要,主动提出愿意选拔一批青少年到日本学习,大场商事会社可以提供相关支持。

  1984年秋天,从河北省体校选拔出的10名球员开始在国内进行培训,1985年7月5日,在领队崔志强(后任中高协秘书长)的带领下,这10人迈出国门,到日本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这10名球员是:程军、刘国杰、刘晓军、贾翠华、吴相兵、席润生、孙鹏、孙建中、牛立荣、韩志山。

  1988年,这10名运动员归国后全部被安排到深圳高尔夫俱乐部工作。而在1989年,张连伟选择去深高和这批球员会合。

  1989年,张连伟已经是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的球童部部长,并在1989年9月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高尔夫球(业余)锦标赛的冠军。

  张连伟回忆当时“转会”的原因:“当时我在珠海只有一个人,而当时出国打比赛都需要一个团队,当时深高已经有一大批球员,国家队的教练也在深高,我到深高后可以一起组队出国打比赛。”张连伟没有考虑到深高能挣多少工资,而是能有更好的比赛机会。

  “转会”深高注定是一次改变张连伟命运的决定。1991年,张连伟和同在深高工作的乐乐相识、相恋,两人在近10年爱情长跑后于2000年结婚,之后育有一女一子。

  而到深高似乎是一次“终身转会”,因为张连伟至今都是深高的员工,深高替张连伟交着社会保险,今年,深高给他开的工资是每个月4800多元。

  真相

  全国冠军不会卖汽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作为全国业余高尔夫的冠军,张连伟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轻松,他曾在深高球场的小卖部卖过汽水,但他不是称职的销售员

  获得1989年第一届全国高尔夫(业余)锦标赛冠军的张连伟和程军、郑文根、肖成汉组成中国男队,参加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高尔夫比赛。

  张连伟回忆说,国家队赛前实行集训,在地方过惯了艰苦日子的球手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么好的伙食,“我一下子胖了20斤,衣服都穿不上了!”张连伟笑着说。在那届亚运会上,中国高尔夫男队最终获得队际赛第4名。

  1990年北京亚运会后,张连伟回到深圳高尔夫俱乐部,“贵为”亚运国手张连伟面临的境遇并不乐观。

  当时,深圳高尔夫俱乐部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进行部门独立核算,各个部门人员、职责、收入等各项指标落实到位,年终根据各部门完成任务情况论功行赏。

  张连伟等球员要练球、要参加比赛,并不能固定在某个岗位坚持工作,所以没有部门愿意接收这些曾经为俱乐部、甚至为国家赢得荣誉的球手。

  在这种情况下,深高的一些球手放弃了打球,分到各个部门担任工作人员,刘晓军到了前台,孙建中到了球童部,孙鹏则离开深圳到北京发展。

  张连伟、程军、吴相兵和刘国杰还是没有着落,最后俱乐部决定把球场里的小卖店承包给他们,让他们在小卖店卖饮料和零食,按照销售额提成发工资。

  回忆当年在深高球场中小卖部卖汽水的岁月,张连伟感慨万千:“1993年,我在小卖部卖了2个月汽水,我当时哪里有心思做买卖,我经常拿着球杆在小卖部旁试挥,卖汽水完全是一本糊涂账。客人买汽水不付现金,而是记在账本上的,我有的记了有的没记。最后一对账本,汽水少了6箱不知道去哪儿了。”

  这就是张连伟在当时的真实处境:练球,会遭到周围同事的另眼相看,还影响球会的经营效益;不练球,将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

  然而张连伟身处矛盾漩涡并不是他自身的问题。当时的中国高尔夫运动尚未职业化。张连伟身处业余体制中,按照高尔夫球规则中关于“业余身份”规定,业余球员不能把高尔夫球作为谋生的手段,也不得通过高尔夫球获取任何利益。要想生存,只能作为球场员工,从俱乐部领取工资。

  而作为球手,张连伟还肩负着代表国家参加1994年亚运会的任务,他需要较多的训练时间。另外,参加国内外比赛需要球场付出较多的费用,这会导致俱乐部的其他员工心理不平衡。

  转身

  29岁被特批为职业球员

  从1985年开始接触高尔夫运动,到1994年11月被中高协特批为职业球员,9年时间里,张连伟做梦都在想转为职业球员

  张连伟做梦都渴望成为职业球员,但当时中国高尔夫的职业化政策并未出台,对于想转职业的球手来说,这是他们难以想象的悲哀。

  但张连伟没有等太久,1993年7、8月份,中高协相继出台了《中国高尔夫球运动试行职业化制度的具体方案(草案)》和《关于举办第一届职业选手选拔赛的请示》。

  1993年10月12日至15日,全国高尔夫球锦标赛暨第一次职业高尔夫选手的资格选拔赛在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举行。

  中高协为中国第一次职业球员考试设立的标准是男子四轮达到296杆或以内,女子三轮达到228杆或以内。张连伟只要完成平均每轮74杆或以内的成绩,就能成为中国首批职业球手。但他四轮的成绩是74、75、75和74杆,两杆之差未能达标。

  在张连伟之外,也没有一个人能达到考试的标准。中国第一次职业高尔夫球手资格考试出现了未能产生职业球手的尴尬。

  中高协分析职业球员“难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球场难度大,参加考试的球员基本上都在南方球场训练,对南方球场的百慕大草比较习惯,但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的球洞区全部使用冷季型草,加上球场特有的多变草纹走向,使球员难以适应;二是在考试的组织安排上不够完善,尤其是最后一轮将发球时间提前,导致选手准备时间不足;三是第一次考试给选手带来太大的压力。

  为了尽快让中国第一批职业选手出炉,中高协决定1994年3月22日至25日在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举行第二次职业考试。

  中高协选择中山温泉作为考试场地可谓煞费苦心。首先中山温泉的标准杆是71杆,按照男子四轮296杆、女子三轮228杆的标准,4轮多出4杆的余量。而且中山温泉在南方,南方球手会比较适应。

  最终,肖成汉、谭国华、戚增发、郑洪涛、吴相兵和林燕媚成功通过第二次职业考试,中国终于有了高尔夫职业球员。

  由于需要备战1994年广岛亚运会,张连伟和程军、郑文根、林少茹、黄丽霞放弃了这次职业考试,张连伟成为职业球员的梦想再次推迟。

  1994年10月2日至16日,日本广岛亚运会举办,张连伟自1990年后再次代表中国出征亚运会。张连伟发挥出色,赢得个人银牌,为中国高尔夫在亚运赛场上实现了奖牌的突破,张连伟称这次的成绩是“十年磨一剑”。

  从广岛亚运会载誉归来后,1994年11月,张连伟、程军、郑文根、黄丽霞和林少茹被中高协特批为职业选手。

  从1984年新中国第一家高尔夫俱乐部中山温泉的建成开业起,在经过10年的发展后,中国最早的一批职业球员终于诞生了。此时的张连伟29岁,在打了9年高尔夫后,在国内业余赛场上所向披靡后,在代表中国队两度参加亚运会后,张连伟终于可以说自己是职业高尔夫运动员了。

  是职业球员了就可以接受赞助,张连伟记得自己的第一批赞助商是威尔逊(Wilson)球杆和欧米茄(Omega)手表,当时欧米茄仅用1300美元就把全国冠军、亚运会个人亚军签下,如今欧米茄手表已经赞助张连伟20年。

  (下转特18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