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通州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4:通州特刊

通州 全新的定位和规划势在必行

通州西接北京,东承河北,且与天津保持适宜的距离,未来必将成为连接京津冀三地的重要节点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首都副中心具体怎么做,不能拍脑袋决定,而是要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慎重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刘云中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时期,恰好是通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快速崛起的一个时期。
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
通州要很好地承担京津冀桥头堡的作用,就要把格局放大,勇于担当。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副所长彭剑波
土地出让应遵守产业规划,在产业运营的长期受益和出让宅地的短期收益间做出权衡。
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匡洪广

  通州西接北京,东承河北,且与天津保持适宜的距离,未来必将成为连接京津冀三地的重要结点。通州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全新的定位和规划也势在必行。在众位专家看来,未来通州将定位于高端产业发展,打造真正意义上功能完善多样的城市副中心。但与此同时,实现这一目标也需要规划、制度、交通、产业方面作出全新的变革。

  优势 具备区位、交通、产业规划基础

  在参与论坛的专家们看来,通州是首都副中心的最好选择。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通州将迎来快速崛起时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刘云中认为,通州具有区位、交通和产业规划的基础优势,是首都副中心的最好选择。同时,通州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能够很好地辐射河北周边区域。一旦通州的战略规划实施起来,能够很好地带动辐射范围内的区域发展。因此,通州的重新定位和发展势在必行。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副所长彭剑波表示,通州在2004年就是北京规划的三座重点新城之一,区域规划当中有大量商服地块用以承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功能。目前北京及周边区域之中,无论从城市功能、交通条件、城市环境还是产业基础来看,通州是各方面条件最充分和成熟的。从全球的首都副中心建设经验来看,基本上不会跳出距离主城区50公里的半径范围,因此通州相对来说是最具有潜质的地区。

  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通州既拥有良好条件和机会,也面临着挑战。“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对通州来说有利有弊。一方面通州将不再延续旧模式,产业将会升级拔高。但另一方面,怎样更好地实现产业转移和更新换代,将是通州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匡洪广表示。

  机遇 按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规划建设

  为说明通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彭建波从地理位置和交通路网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表示,京藏、京沪、京哈、京港澳是京津冀一体化最重要的轴线。而现在的通州区域基本上占据了京哈和京沪两条轴线的重点地段。在京津冀一体化的重点版图中,以河北燕郊、香河、三河、天津蓟县等为东南轴,北京到天津为西北轴,通州正位于两条重点发展轴线的交点和发力点。因此,真正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是以通州为主,河北廊坊为辅,或是通州先行,廊坊紧随的态势。通州必须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先行军。

  匡洪广说,纵观广州的珠江新城和上海浦东新区,它们的城市规划建设、项目资源远远高于老城区。而这些年通州新城定位很模糊,发展也摇摆不定。现在借助建设首都副中心的机会,通州新城规划应该高于老城区规划建设水准,按照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规划建设,充分发挥联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作用。

  对于通州作为副中心的定位,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通州未来要定位高端,集中发展高精尖的产业结构,不要再走北京中心区发展低端产业和市场的老路。“北京现在有11.6%的人在批发零售业里面做,而且近十年的人口聚集当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制造业和建筑业当中占了2/3,这种过多的低端产业和功能也是引发北京城市病的重要原因。”通州未来发展要控制制造业的规模,坚持高端化、服务化、聚集化、融合化、低碳化,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综合性服务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完善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方王洋

  未来 基础设施、产业等全面一体化

  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良好时机,通州如何才能在自身飞跃的同时,更好扮演联动京津冀一体化的角色,各位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为了能更好承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通州应该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充分改革,不要再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彭建波认为。

  赵弘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他建议通州适度调整规划,在原有的行政范围内适度跨越,通过东扩使之形成跨区域的大的副中心。要避免北京摊大饼的模式或简单的建筑空间连接,实现功能连接更重要。未来燕郊、三河的需求不用再来城区,在通州就能解决,通州产业发展以后还能吸引三河、燕郊的人们就业。

  彭建波还建议,通州作为连接京津冀的节点区域,需要实现基础设施、产业链等的同城化,“将来只有做到交通引导开发,设施引导品质,环境引导规模,产业引导人口,财税户籍相关的制度改革引导均衡,才有可能实现通州承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作用。”

  ■ 他国经验

  东京:分阶段完成副中心建设

  论坛现场,赵弘举例东京副中心的建设,最值得借鉴。东京副中心的建设经历了几十年,策略是分阶段启动副中心建设。1958年,东京建立了包括新宿、池袋、涩谷在内的3个副中心区域。1982年,又开辟了大崎、上野-浅草、锦丝町-龟户3个区域,1987年形成了临海副都心。目前,东京形成了“一主七副”多中心格局,大大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力。

  另一方面,东京大力发展高速大容量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有着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无法比拟的承载能力,东京地铁地下均为3或4层,包括新干线、轻轨、地铁在内的轨道交通超过2000公里,而目前北京地铁运营里程465公里,即便完成2015年规划的660公里轨道交通建设,也仅相当于东京的28%;日本的轨道交通承载公共交通的80%。2012年六环以内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38.1%(占全部交通出行的16.8%)。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