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原创设计师风潮兴盛,亦引发了一批中国原创买手店的发展,栋梁、薄荷·糯米·葱、SEVEN DAYS等一批店铺及商业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将买手制带入了新兴的中国独立设计市场,在这个“尚未成熟”的市场中,买手们将处于“游离状”的设计师带入他们所需要踏上的平台。
薄荷·糯米·葱开业后一度被称为“有当代中国意识的中国原创设计店”,传媒出身的平台原本就拥有丰富的资源,再加上创始人洪晃在业界的影响力,迅速汇集了一批独立设计师。薄荷·糯米·葱给自己的目标,正是做成中国版的10 corso como、collette或是opening ceremony,为大家提供一站式的设计类型生活方式产品的购物体验。“这种商业模式是相通的,而且我们也一直以这些成熟案例为榜样。”BNC运营总监申申说。
和薄荷·糯米·葱一样,SEVEN DAYS是国内另一家成熟的品牌集成店。SEVEN DAYS原为香港企业,从事面料生意的张龙江在2008年将其并购。立足于本土设计师,张龙江把它变成了一个符合国内市场,以国内设计师为主的多品牌店。
几乎同一时间,北京五道营胡同里出现了一家名叫栋梁的商店。栋梁的创办人热爱设计,他们把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中国独立设计师的产品网罗其中。
与香港、欧洲的买手店的采购性不同,中国原创设计师集成店大多是寄卖的形式。在洪晃看来,中国独立设计师所面对的群体不应是小众的,但现在被定义为小众,就是因为它没有规模。“首先一个设计师他如果货不全,颜色不全,这就会严重影响他是否能够服务于大众,如果不能够很快纠正这种货品不全面的问题的话,我们可能也就失去了这样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中国区负责人赵倩认为,对于原创设计师集成店这一特殊时期生长起来的新鲜事物,很难完全把国外的东西照搬过来。“多品牌店的运作涉及几方:一是多品牌店的拥有者,二是消费者,三是所选择的品牌。这三个元素都需要成熟,以及明确的定性、定位,才能够运转顺畅。”
>>> 参与者说
市场判断与应变能力
●申申(BNC运营总监)
我们希望未来可以在产业链前端更多地帮助设计师去解决很多问题,使最终的设计产品更成熟。
买手店在中国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对市场的判断和应变能力。这里说的市场有多种含义,首先是对需求的判断,中国的市场规模是欧美不可求的,虽然整体规模大,但是其中却包括了许多细分市场,每个细分市场都带有强烈的地域特性,需要分别对待。其次是对竞争的判断,买手店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增大的同时,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近几年一二线城市大小买手店已不下百家,与此同时,买手店也面临老牌服装公司向“生活馆”性质集合店渠道模式的转型,以及渠道代理商聚焦成熟国内新兴设计师服装品牌的垄断经营模式,与这些经验老到的零售商相比,已成型的买手店需要快速地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把风格做深做专业,积累自己忠实的客户资源,才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张龙江(SEVEN DAYS董事长)
原创且有商业价值
SEVEN DAYS所面对的这个群体相对小众,他们个性独立也有自己的鉴赏,包括自己穿衣的要求,他们有自己对时尚以及生活方式的理解。
我们一起做三、四个品牌,有将近八个团队,这个团队要做的事第一是去发掘设计师品牌,第二去找出他们的亮点。我们所选择品牌的标准,首先必须是原创的,他背后是一个非常独立的设计师或者老板。其次,他本身是具有商业化实现价值的,设计师在产品层面有着对质量、工艺等方面的把控。
而对于买手的考量主要由市场来评判:他选择的这个品牌是否被消费者所接受,设计师品牌是否能盈利,是否能为店铺创造价值,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最后被消费者接受的品牌才是品牌,而不是有一个设计师去做就可以称为品牌。一个买手店能否成功由游戏规则来决定,由买手好坏和市场来决定。
小型买手店个性化才有空间
除知名度很高的国际买手店和中国原创设计师集成店外,一大批小型买手店正悄然出现在上海巨鹿路、长乐路,北京三里屯、建外SOHO,以及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的潮流聚集地。这些店主们多有时尚行业从业经历和海外生活经历,他们每季去国外时装周或贸易展,跟大买手店的买手们一样买货,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月初,SANLIPOP时尚生活概念商店现身三里屯,五位来自世界不同地区,拥有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工作经验的朋友组建了这个团队。这家买手店以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时装为主,除了一些经典品牌,也有国外当下炙手可热的新锐设计师,以及法国手工耳机品牌及日本精致文具品牌。“虽然连卡佛、I.T,Joyce在国内已有了很高知名度,但身边时尚从业者都觉得这些风格都一样的时装店,有距离感。国外的买手店会有很多主题,每家风格都很鲜明。”SANLIPOP主创人陈卓说。SANLIPOP正是希望传递轻松、好玩、有趣的文化。
去年在北京奢侈新地标侨福芳草地亮相的Ora Creation,又刚刚在蓝色港湾开了第二家店,创始人朱轶认为,买手店在中国仍然是起步阶段,有些大公司投入巨额资金进入这个市场,但仍停留在平行购买欧洲大牌阶段。小型的买手店,由于有着更加个人的风格和色彩,更符合现在多元化购买要求。
而在去年初正式开始销售的UOOFO-STUDIO,是国内首个拥有自有设计师的多品牌买手店,通过官方购物网站、实体店铺、联名合作等多种渠道运营的全新模式。UOOFO-STUDIO的收益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代理的国际品牌,另一个则是自己设计、制作、生产的自有品牌UOOFO-STUDIO Collections。
网络代购、假货则是这些小型买手店最大的困扰。很多来到店里的人还不能把买手店的概念和代购区别开来,也有人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质疑。操作成本高、手续繁杂、需要支付高昂运输及进口税费的问题使得买手店运营成本无法降低。
另一方面,人才仍是国内买手店的一个短板。“中国买手目前急需提升的是加强对时尚潮流的敏感度,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力,及对消费心理的了解与把握,同时从产业链角度建立买手服务意识。”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说。
>>> 专家建议
回归产品并做好体验
●赵倩(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中国区负责人)
买手店定位精准后需要价位不同,体验不同,不只针对高端人群。相反,买手店是为了方便消费者的生活,是个性化的。经历了一段时间对品牌的盲目追求,现在的消费者回归了产品,会选择款式和价位都适合自己的。
体验型买手店在全球都是一个新概念,也会是新方向。当在线购买如此方便,消费者还愿意在线下购买时,他们一定有这种希望。我想介绍巴黎的LES SUITES,这家才开了一年的买手店已经盈利,它将顾客体验与店内商品做很好的融合。专门开辟一个楼层的空间给顾客试衣,并且每个试衣间都装饰成不同风格,顾客可以在这个专属空间里由造型师设计整体造型。
长期战略性规划
●克里斯多夫·毕耶(国际著名时尚买手专家、顾问)
中国买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些人无法做一个长期的规划,也就是说他们无法为未来5年做出战略性规划,他们通常认为两年计划就足够了。中国的买手需要时间去学习怎样相信自己的眼光,怎样在商业和创意间取得平衡,需要提高他们对销售数据分析的能力,不能凭印象和表象,要去真正地深入了解和分析数据。
中国买手也要学习怎样更好地与他们的西方合作伙伴合作,去了解和遵循合作方的准则。他们需要对知识产权和创意的宝贵性给予尊重,如果遇到任何问题或困难,要如实告诉合作方,不能隐瞒。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