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中俄天然气协议没有输家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一家之言

  中俄天然气商业合同价格并未偏离市场水平,又合乎双方能源战略诉求,它或是双方共同成为国际能源市场赢家的开端。

  经过长达10年的马拉松谈判后,中俄巨额天然气商业合同于21日敲定。尽管尚未公布价格细节,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透露,中俄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总额约4000亿美元。这既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合同之一,也是中俄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

  中俄天然气协议引起广泛关注是自然的,因为如此规模的双边贸易,不可能不包含一系列政治经济学因素。它既可能改变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定价机制,影响其未来的价格走势,也可能引发地缘政治方面的种种解读。人们尤为关注的是,这份大单到底谁赚谁赔。许多国际媒体和国内网友,为此忙着算账。

  无论中俄天然气协议有多少外溢效应,但合同首先是合同。只要不与市场价格水平过度背离,符合中俄双方的能源战略诉求,那么就没有输家。以此观照中俄天然气商业合同,自可得出清晰结论。

  从比价效应看,新华社已证实,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如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披露的4000亿美元总额的信息属实,合同的价格就是350美元/千立方米。而俄罗斯向欧盟的售价约为369美元/千立方米,中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的价格约为353美元/千立方米,而非传言中的“低于俄气价格40%”,中俄天然气长约价格并未偏离平均水平。与之可以对比的另一个数据是,当前上海民用天然气的价格已接近400美元/千立方米。

  从合同价格机制看,长约必须要考虑通胀因素、是否与石油价格机制挂钩,谁负责管道续建,是否有俄罗斯-乌克兰供气模式那样的预付款规定等。此前中俄天然气谈判之所以进展迟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天然气管道续建上不能达成共识。而此次签约,相关难题也有突破。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表示,俄罗斯将会投资550亿美元用于天然气开采和管道建设,中国为此提供约200亿美元。此外,有消息说,中俄天然气供应不收预付款。这些突破,透露出的是利益与风险共担而非追求单方受益。

  从双方的能源战略诉求看,中国必须更大力度地引进和使用清洁能源,才能拥有遏制“三高”产能、治理环境的基本条件。大规模增加天然气进口,显然有助于推行新的发展战略。俄罗斯大规模出口,也有助于其优化能源出口环境,保持战略主动性。

  据此可知,中俄天然气协议均非输家,相反,可能是双方共同成为国际能源市场赢家的开端。其实,以俄罗斯的能源产能与中国的能源需求、支付能力,过去在国际能源贸易中没有定价权本就是奇怪的事。说这方赢那方输,说不准别有他意。

  □徐立凡(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