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4:书评周刊·主题

速成版巴西阅读指南

2014年05月2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茨威格
《巴西:未来之国》
布瓦尔克
《巴西之根》
李斯佩克朵
《星辰时刻》

  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夏季,“巴西”这个平日里存在感若有若无的词立马将会成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关键词。这个词的内涵,对很多人来说或许不会超出足球、桑巴、海滩、贫民窟或者金砖国家这几个常规要素。显然,光靠这几个孤零零的刻板印象是撑不起围坐看球之余的啤酒鸡翅夜谈的,为了把闲聊的话题抡圆以打发漫漫长夜顺带着把个妹,有必要趁着世界杯还没开始,迅速把自己改装成关于巴西这个全球面积第五、人口第五、经济总量第七的低调大国的一个临时知道分子。这里我就斗胆推荐几本和足球无关的书。

  《未来之国》 茨威格眼中的巴西

  我要推荐的第一本书并不是巴西人自己写的,而是出自一个奥地利人之手。作为一个外国人,如果想要了解某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在入门段位借助其他靠谱外国人的视角或许更有一种亲和感和代入感。斯蒂芬·茨威格或许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奥地利作家了,但他的这本《巴西:未来之国》知道的人却不多。

  好在这本书2012年就已经从葡语版翻译成中文了,所以找起来也不算难。作为一个犹太裔作家,茨威格从1934年起开始离开排犹的德语区在世界各地流亡,二战爆发后,茨威格最终选定了巴西作为他的流亡目的地。1941年,茨威格出版了《巴西:未来之国》,他结合自身对巴西从陌生到热爱的认知历程,从历史、文化、经济、自然、各地域的人文地理诸方面对巴西进行了全景式介绍,反复强调“凡是居住在巴西的人,都能听到未来翅膀的强劲风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把欧洲故土当作反面教材,巴西当作没有种族歧视、与世无争、面向未来自由伸展的正能量加以颂扬,溢美之词密集得令人发指。尽管对巴西的书写所提供的治愈力并未能阻止对欧洲绝望的茨威格夫妇于1942年双双在里约自杀,但这本《巴西:未来之国》已成了外国人了解巴西的经典之作。你或许会问,1941年写的书,现在还管用吗?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十年前我在巴西旅居时所体会到的“巴西”一词的精神特质,跟书里写的年代几无变化。这是一味求“快”的中国人所不能理解的巴西之“慢”所带来的神奇效果。

  当然,尽管茨威格为写这本书做足了功课,但由于他在巴西/欧洲这组二元对立中过于爱憎分明了,以至于他对巴西的各种赞誉有一些纯属“脑补”,比如他认为“一切暴力、野蛮、残忍都和巴西格格不入”,认为巴西“因为狡猾算计、邪恶奸诈引发的犯罪也十分罕见”。如果轻信了这些描述忽略了去巴西时的安全防范,那就去找茨威格算账吧。

  一本小书里的“巴西之根”

  我要推荐的第二本书,是本难以归类的奇书,叫做《巴西之根》,作者是身兼作家与学者的巴西文化巨人塞尔吉奥·布瓦尔克·德·奥兰达。

  这本书初版于1936年,薄薄的一小本,既是一本历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著作,又可以看作一个脑电波异常的青年作家(作者写此书时不过三十出头)不断跑题的创造性思辨文本。这本书用惊人的学识浓度和思考强度,探讨了巴西从民众情感、社会心理、城乡结构到政治走向等诸方面问题的关键性源头和演变轨迹,其中既包含大量极富启发性的宏观比较(比如,他从城市的空间构造入手比较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西语美洲与巴西的差异),又裹挟了对习以为常的细小问题的大视野颠覆(比如,他对普遍认为是“巴西美德”的“真诚”加以批判,从人类学的角度指出了这种“真诚”实际上是一种诡谲的个人利益榨取模式)。

  《巴西之根》属于传说中的那类甫一出版就立即成为超级经典的神作,它和同样出版于20世纪上半叶的另外两本著作——吉尔伯托·弗莱雷的《大宅与茅屋》、卡伊奥·普拉多·儒尼奥尔的《现代巴西之形成》——并列为探究巴西社会的形成、反思巴西之为巴西的“巴西性”这一领域的三大殿堂级学术经典,到现在为止都是研究巴西的入门必读。

  后两本书很不幸到现在都没有中译本,只有《巴西之根》好歹有个巴西驻华使馆多年前印发的内部交流中译本,用于向学葡语的学生以及有志于研究巴西的人免费派送,到现在都还有海量的库存。塞尔吉奥·布瓦尔克他们家文脉很彪悍,他儿子席古·布瓦尔克是巴西流行音乐的教父级巨星,同时也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小说家,这两个身份在很多国家都难以叠合在一起,但是在巴西,这样的多面文化英雄屡见不鲜。

  葡语“小说一姐”的《星辰时刻》

  第三本,我想推荐一本巴西的小说,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一个中篇《星辰时刻》。

  巴西是个比美国的移民谱系还要庞杂的移民社会,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保证了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平均速度远远高于其他我们所知道的其他移民大国,因此,出生于遥远的异乡但却是在巴西获得了至高成就的文化达人比比皆是,传奇女作家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就是一例。她是个出生在乌克兰的犹太人,幼时移民到巴西,形象上颇似镁光灯下的时尚名媛,但其实是一个时常把笔端朝向彻骨的空无的强力型作家,堪称葡语世界的 “小说一姐”。

  《星辰时刻》是1977年她去世那年发表的作品,写了一个从巴西最贫穷的腹地到里约讨生活的干枯乏味的外来务工女子像蟑螂一样卑微的生与死。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并未把这个貌似很有“道德正确性”的故事过多地拉向底层关注和社会责任感,而是通过设置一个与故事中的角色不停对话的男性叙述人、通过高度诗化的冷叙述把这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故事变成了一个更微妙也更复杂的隐喻。根据这个中篇改编的同名巴西电影曾获得1986年的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十多年前国内不少影迷是通过盗版碟才知道有这么一部小说存在的,到2013年,这本书的中译本终于得以出版,译者是有国内“葡语一姐”之称的闵雪飞,由“葡语一姐”来翻译葡语世界“小说一姐”,当然会有极高的靠谱指数。

  很多文青或许觉得,比起拥有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聂鲁达这些响当当字号的西语美洲,默默无闻的巴西好像是个文学上的贫苦邻居,但看了《星辰时刻》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年刚刚出版的巴西作家克里斯托旺·泰扎的《永远的菲利普》,他们就会知道上述的误会是源于怎样的无知。

  ■ 特别推荐

  最后,如果在看完了上面推荐的几本书之后还有一点闲暇时间的话,我再小小地推荐一下我自己写的《去他的巴西》。这是我2003年到2005年间旅居巴西的打酱油见闻随笔集。读者可以从中分享到一个原本和他们一样对巴西一无所知的人如何在巴西的日常生活、不断地打怪兽通关(以及被怪兽虐)的过程。 □胡续冬(文学博士,曾任教巴西利亚大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