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6:教育周刊·师之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6:教育周刊·师之道

吴幼颖:小学阶段没有必要择校

2014年05月2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吴幼颖 石景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1990年毕业于石景山师范学校,进入石景山区金顶街第四小学,任语数教师兼班主任。2001年,调入石景山区海特花园小学,担任副校长;次年,任海特花园小学校长。2014年初,参与区教委“干部轮岗”,调入石景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任校长。

  今年年初,作为石景山教育系统“干部轮岗”改革的首批轮岗校长,已有10余年小学校长经历的吴幼颖,调任石景山实验二小任校长。提到她,很多人会想到石景山海特花园小学。作为该校创办“元老”之一,在她任校长期间,这所小学从一所新建校变成优质学校。

  吴幼颖认为,小学阶段没有必要择校。因为,小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这要比单纯提升成绩重要得多。

  后悔对淘气包太严厉

  19岁那年,吴幼颖从石景山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石景山区金顶街第四小学。而这段从教经历,至今仍令吴幼颖有些“耿耿于怀”。

  当时年轻气盛的她,总希望自己班学生的成绩能在年级里排名靠前。为了出成绩,她在学生的知识掌握上投入了非常大的时间和精力,对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则关注不足。吴幼颖说,自己是一个规则性很强的人,因此对于班上的“淘气包”严厉多于关爱。面对“淘气包”,她常会用规则去要求他们,如果达不到,就按规定给予惩罚。但这让她至今仍后悔不已。

  从教多年之后,吴幼颖才逐渐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即便是后进生,也是逐渐进步的,只是这种进步比较细微,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而如何教育、关爱后进生,对青年教师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当班干部“轮流坐庄”

  2001年年初,吴幼颖调到石景山区海特花园小学担任教学副校长,此时的海特花园小学刚刚建校不久。

  2002年,吴幼颖成为这所新建校的校长,她定下目标:要把学校建成一所“小班精品教育”花园校,让每朵花儿都开放。在办学期间,只要学生有合理需求,学校就尽可能满足;只要学生有特长,学校就尽力搭台为孩子提供展示平台。

  吴幼颖还记得,有一年,5个学生找到她,说特别想学轮滑。当时学校虽然办学经费比较紧张,但她还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之后,又有学生跟她提到,从来没当过班干部,感觉很遗憾。吴幼颖又提出了“班干部轮岗制”,每个学生都可以申请做班干部,做升旗手。

  “小班化教学”、“小干部轮岗制”、“校长接待日”这些新举措,让海特花园小学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七八年时间,海特花园小学发展成了一所石景山区的优质小学,学生的平均课业成绩在区里也名列前茅。

  品德养成胜过知识积累

  今年,石景山区教委提出“干部轮岗”制,10年以上的校长都要轮岗。吴幼颖从海特花园小学调到石景山实验二小任校长。

  石景山实验二小地处老山地区,是市级科技示范校,学校非京籍学生约占一半。无论是生源组成还是学校管理,这里都与吴幼颖之前工作的学校有很大不同。到学校三个多月,吴幼颖发现,很多孩子上台讲话不够大方,表情僵硬,跟老师和校长讲话时也不能直视对方的眼睛。

  针对这种情况,吴幼颖决定一改她以往的管理风格:“不提成绩,先提学生行为规范、从抓行为细节入手,然后提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吴幼颖说,从教20余年,现在体会到,一个孩子品行好、会交往,走向社会后遇到的障碍就会较小,“将这些品质携带终生,比携带一堆书本知识进入到社会更有帮助”。

  学校纳入优质中学集团

  除了从行为养成入手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吴幼颖还在筹划一件事:把学校科技特色做大做强,不但要让学校科技特色出类拔萃,而且要起到辐射作用,带领区域校科技教育共同发展。本月底,石景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将纳入到石景山区实验教育集团,集团将以石景山区实验中学为首,带动两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发展。

  “用3-5年时间,把石景山区实验二小打造成一所石景山区优质小学”——这是吴幼颖为学校订立的新发展目标。

  ■ 对话

  寻找适合孩子的“场”很重要

  新京报:纳入实验教育集团,学校会有什么改变?

  吴幼颖:目前,小学间的发展层次不一。一方面是因为先天差异,比如资源、师资配置等;一方面是后天问题,如受对口中学的限制。如果小学有一个比较好的对口中学,生源自然就会好起来。集团化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尽可能把小学分到若干个集团内,使集团内小学对应区域内相对优质的中学。

  新京报:集团内的学校间有什么合作吗?

  吴幼颖:成立为教育集团后,我们的科技特长和实验中学的科技特长可以形成对接。另外,石景山实验小学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比实验二小高出一截,在集团内我们两所小学加强联动,可以使教师授课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都得到大跨步提升。

  新京报:未来学校的生源会不会有变化?

  吴幼颖:实验二小招生范围其实是很大的,前景会非常好。过去学校虽然科技方面比较突出,但家长更看重语、数、英成绩和对口中学,相信未来周边家长会由择其他校变为回归本校。

  新京报:如今家长基本都热衷择校,你怎么看?

  吴幼颖:为孩子寻找一个适合其发展的学校,本身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家长都慕名去“名校”,在不了解名校生源组成、师资组成、管理水平和班主任工作状况的条件下,付出高额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追逐名校,弊大于利。如果在名校碰到一个不负责任的班主任,进入名校孩子也未必有很好的发展。

  古人有云“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说的就是“场”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寻找适合自家孩子发展的“场”非常重要。努力拔高挤入的“场”,让孩子过早感受到社会的层级,对儿童的成长未必有利。

  小学阶段,我认为没有必要择校,小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且作为孩子来讲,最好的教育就是玩,在玩的过程中学生能学到很多知识,还能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技能技巧。

  校长语录

  家长没必要慕名去某名校,过早接触社会化的东西,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孩子就应该是单纯的。——吴幼颖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