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上市公司·公司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上市公司·公司评论
下一篇

新股发行节奏可结合行情

2014年05月2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谈股论市

  一个不考虑市场承受能力的所谓“市场化发股”完全是反市场的,而且新股发行价格甚至远远高于二级市场同行业股票价格,这更是对一、二级市场的一种颠倒。

  日前,证监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的相关工作。在这次会议上,证监会主席肖钢就当前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出了十一条要求。其中明确表示,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

  就新股发行计划作出披露,这是管理层推出“市场化发股”政策以来的首次,同时也是证监会此次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这100家新股发行计划的推出,不仅是管理层考虑到市场承受能力的结果,因而有利于减缓当前市场的IPO恐惧症;同时也是管理层对“伪市场化”的一种否定。比较二者,后者显得尤其重要。

  A股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新股发行就一直高举“市场化发股”的大旗。尤其是创业板推出后,“市场化发股”更是沦为新股“三高”发行的代名词。不仅新股发行节奏由市场说了算,同时新股发行的价格、市盈率、募资金额也一并由市场决定,甚至连“窗口指导”也被予以关闭。

  当然,如果A股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比如投资者成熟,融资者成熟,法律法规健全完善,那么这种市场化发股是无可非议的。但实际上,A股市场离成熟的股市还相距甚远,不仅市场投机炒作盛行,而且融资者也以圈钱为目的,为此甚至不惜造假上市,而股市的相关法律法规残缺不全,就连造假上市也得不到惩治。因此,目前A股市场的所谓“市场化发股”完全是一种“伪市场化”。这一点,过去多年的“市场化发股”已经给出了很好的证明。

  也正因如此,这次证监会推出100家新股发行计划是大快人心的。实际上,一个不考虑市场承受能力的所谓“市场化发股”完全是反市场的,而且新股发行价格甚至远远高于二级市场同行业股票价格,这更是对一、二级市场的一种颠倒。因此,证监会此次否定“伪市场化发股”是符合A股市场的中国国情的,也是顺应广大投资者呼声的。

  不过,在肯定证监会推出100家新股发行计划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该计划所存在的两大问题。虽然该计划考虑到了目前市场的承受能力情况,但却没有考虑到行情的演变情况。一是行情继续低迷的话,市场的承受能力会进一步下降。比如股指跌破2000点向更低的指数位目标逼进,那么100家新股的发行也可能给A股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二是股市行情好转的话,市场承受新股发行的压力相应就会增强,比如股指站到了3000点之上,那么100家新股发行计划与市场的承受能力又是不匹配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把新股发行节奏与股市行情暖冷的转换结合起来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将100家新股发行计划确定为基准数据,其对应的指数区间设定为2000点到3000点。若股指跌破2000点,则新股发行数量减半甚至停发。如若股指突破3000点达到3000点到4000点区域,则新股发行数量增加50%—100%。若股指突破5000点,则新股发行数量与节奏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这种把新股发行节奏与股市行情暖冷相结合的做法,进一步体现了股市行情对新股发行的决定作用,更符合新股发行的市场化特性。如此一来,管理层要想多发股就必须把股市行情搞上去,实现投资者与融资者的“双赢”。否则,股市行情低迷,融资者与投资者只能“双输”。

  □皮海洲(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