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北京新闻·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北京新闻·城事

全村老人拄上“老王爱心拐杖”

2014年05月2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5月23日,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王庆月老人在家为行动不便的乡亲制作拐杖。半年多以来,他已经送出216根拐杖。新京报记者 王叔坤 摄

  5月初的一个清晨,房山区华冠欢乐城门前的地下通道内,74岁的闫多海正坐在楼梯上歇脚。此时,一位身着深色上衣、留着白色胡子的陌生老人走下楼梯,经过闫多海身旁时,他将手中的拐杖递到闫多海手中。

  “你那根棍子不结实,我这根给你吧!”闫多海接过拐杖,手柄还是温热的,棍身没有喷漆,却十分光滑。闫多海抬起头,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老人已转身走远。

  这位老人便是王庆月,从去年10月至今,木匠出身的他已将亲手制作的200多根木质拐杖免费赠予他人。

  “他送豆浆,我做拐棍”

  73岁的王庆月是房山南窖乡水峪村人,村里人都叫他老王。他年轻时曾在乡里多个工地打工,早年离异后一直独自生活。

  老王早已习惯了孤独,平时,他在家写毛笔字、听收音机打发时间。说起送拐杖的初衷,老王坦言,是受到邻居“豆浆老人”杨万俊的影响。

  2011年,本报曾报道杨万俊老人连续6年自费买黄豆,用豆浆机做鲜豆浆,每天步行七八里山路免费送到村里老人家中的事迹。在新京报第五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中,杨万俊老人获得入围奖。

  老王说,每天,老杨都在院子里做豆浆,早上六点就摸黑出去送,四里八乡全靠步行。

  作为老邻居,老王也喝上了杨万俊送的豆浆。热腾腾的豆浆暖到心田,老王在感动之余,也开始琢磨着为村民做点什么。

  “他会做豆浆,我干了30多年木匠,就做点拿手的吧。”老王说,村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七八十位,大部分都腿脚不便,而他考察发现,村民们的拐杖有的用湿木做成,没用多久就坏了,有的长短不合适,根本起不到“第三只脚”的作用。如果能有一根舒适的拐杖,老人出行走山路一定更加便利。

  精选木料冬天不冻手

  有了这个想法,去年10月初,老王开始在自家小院里制作拐杖。

  看似简单的一根拐杖,若要使用舒适,保证安全,制作工序并不简单。

  “横着的把手大概四寸长,使用的是花椒木,这种木质冬天不凉手;拐杖的棍身必须是荆轲木,因为不容易断裂,用起来又结实又安全。”做了几十年木工,老王对各类木头的使用早已熟悉。

  为了找到合适的木头,老王经常往山上跑。“必须用干木,也就是已经死了的树木,这样才不破坏环境。”老王说。

  选定木头后,他将圆柱形的荆轲木丈量切割成1米左右的高度,再装卯子开榫,用斧子和锉镗把毛刺去掉,最后,用乳胶固定。大约1小时的时间,一根拐杖制作完毕。

  “我做的拐杖相当结实,用个十年八年没问题,冬天也不会冻手。”老王对自己的手艺很有信心。

  第一根拐杖,老王送给了89岁的村民杨天伯。“他年轻的时候放羊趟过水,老了得了老寒腿,平时还要到田里种地。我把拐杖给他送过去,看他拄着下地干活,走路稳多了。”老王因此感到欣慰,“看着老头走路稳了,心里比多少句谢谢都高兴。”

  “拐杖比我原来的那个强,帮了挺大的忙,感谢他”。5月20日中午,杨天伯吃罢午饭,拄着拐杖,顺着村里的小路,往田间走去。

  根据身高“私人订制”

  继杨天伯后,老王又制作了几根拐杖送到村里几位90多岁的老人家里。

  “豆浆老人”杨万俊得知王庆月的爱心之举十分赞赏,每次出去送豆浆时,也会带上几根拐杖送给需要的老人。

  逐渐,送拐杖的事被越来越多村民知道,登门感谢的和要拐杖的人也多了起来,往日宁静的小院热闹不少。

  老王也成了忙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赶制出十余根拐杖。

  送出的拐杖多了,可老人们的身高不一,拐杖的长短怎么控制?老王说:“我做的拐杖有长有短,最长的也超不过1米。我尽量做长点,给老人送去时如果觉得长了,就帮他们锯掉一点,短了就没法接了。”

  第40根拐杖的获赠者孙淑英老人患骨质增生,行动不便。“她个子小,我给做了根短一点的拐杖送过去了。”

  孙淑英对“私人订制”的拐杖赞赏有加,“外头买的要么太长,要么打滑,都不如这个好。”

  由于老王做的拐杖用得顺手,曾有人建议他将做好的拐杖拿到集市出售,但他拒绝了。“我做拐杖是想做些实事,如果用钱买,那就变味了”。

  帮大伙买菜延续爱心

  转眼入夏,半年来,老王已经送出216根拐杖,他家门外的墙角还存着三四十根粗细不均的木料没来得及做。如今,自己村里和附近村子里有需要的老人基本都拄上了老王做的拐杖,加之天气越来越热,老王说,除了外出时带几根做好的拐杖随手赠送之外,他已经不用每天做拐杖了。

  为了延续爱心,老王开始用其他形式帮助他人。

  几乎每天上午五点半,老王准时登上开往房山城区的班车,到购物中心帮乡亲们买一些便宜新鲜的蔬菜回来。“平时只有进村来卖菜的,菜价贵不说,还不够新鲜,我去一趟,帮大伙捎点菜回来,就当锻炼身体了”。

  每月10号,老王还会坐公交车到乡里的敬老院为老人义务理发。“原来是我大哥住在敬老院,我去给他推头,看到其他老人,就一起帮忙推了。”老王说,虽然现在大哥已经过世,但每月10号给老人理发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如今,生活在水峪村的村民提起老杨和老王这对“爱心组合”都赞不绝口。“有热乎乎的豆浆喝,还拄上了爱心拐杖,生活在这个村里真有福气。”一位村民说。

  【德行录】

  王庆月(73岁)

  社区: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

  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有位“豆浆爷爷”杨万俊,连续8年给村里的老人免费送豆浆。喝过杨万俊老人送来的豆浆,邻居王庆月也琢磨着要给村里老人办点实事。干了30多年木匠,王庆月想到给村里的每一位老人免费制作一根拐杖。从上山选木料到锯木打磨,每一个环节都由王庆月亲手完成。半年多的时间里,王庆月已经送出216根拐杖。

  能让老人“挺直腰杆”,让残疾人步伐稳健,是老王最大的心愿。

  【榜样说】

  能给老年人办点实事儿,比什么都强,能带给他人方便,我也乐在其中。——王庆月

  如何推荐“公民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关注新京报微信(bjnews_xjb)提供线索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禹潼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