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经济新闻·纵深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经济新闻·纵深

腾龙股份:家族企业背债融资(1)

短期负债压力较高,盈利模式单一,家族“拆借史”引发资金规范质疑

2014年05月2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证监会4月18日晚间公布28家首发IPO企业预披露名单,常州汽车配件制造商腾龙股份赫然在列,幸运地成为首批拟上市企业之一。

  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腾龙股份主营业务实现了17%以上的连续增长,发展势头颇为良好。

  但在这背后,腾龙流动资金紧缺的风险正在隐隐显现。从2011年起,公司连续三年的流动负债金额达到1.96亿元、1.69亿元和2.07亿元,占比总债务99.5%、98.8%、100%。同时,公司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则连续三年为负值,资金回笼困难,短期债务压力凸显。

  在业内看来,公司股权结构上带有明显的家族企业控股特征,上市后的资金管控将成为隐忧。而公司的业务板块和盈利能力也比较单一,在行业大势放缓的情况下仍然募集资金扩张产能,其未来经营风险和持续盈利能力备受质疑。

  新京报记者 刘溪若 北京报道

  流动性风险隐现

  腾龙股份,其公司全称为腾龙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常州武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业是从事汽车空调及热交换系统管路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占国内乘用车配件市场15%左右的份额,是长三角地区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公司官网显示,包括神龙、奇瑞、长安、金杯等国内10余家知名汽车生产商和空调系统厂商均是腾龙的供货客户;此外,该公司产品还延伸至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海外市场。

  根据腾龙股份的招股说明书,公司本次拟在沪市主板发行2667万股,共计募集资金3.37亿元,用于汽车热交换系统配件扩产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财报显示,过去三年公司业绩一直稳中有升,发展势头颇为良好。从2011年到2013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3.25亿、3.87亿、4.48亿元;同期净利润则为4411万、5486万和7018万元。

  但在业绩向好的背后,公司的短期债务压力隐现。

  新京报记者发现,从2011年起,该公司连续三年的流动负债金额达到1.96亿元、1.69亿元和2.07亿元,分别为当年末总负债的99.5%、98.8%、100%。与此同时,公司财报的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则连续三年为负值。截至2013年末,公司短期流动负债达到2.07亿的情况下,同期公司账面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却仅有534万元,资金可谓捉襟见肘,流动性压力较大。

  “流动负债指的是一年期左右的债务金额,如果占总债务比重过大,说明企业短期债务压力较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投资现金流量连续三年为负值,说明该公司的资金回笼不通畅,“可能是投资失败导致资金难以收回,或者是库存积压销售状况不对,应收账款持续走高所致。”

  在此之外,在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数值上,腾龙也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标准。有媒体分析对比该公司财务状况,2011年末、2012年末和2013年6月末,腾龙的流动比率为1.6、1.51、1.74,与同时期该行业可比上市公司3.89、4.57、3.77的流动比率平均值相比,分别低了58.87%、66.96%、53.85%。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了速动比率值上,2011年末、2012年末、2013年6月末,分别为0.77、1.07、1.25,相比同时期该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分别低了75.00%、71.16%、58.61%。

  从公司募投资金的用途来看,也佐证了流动性匮乏的现状。3.37亿元募集资金中,有6000万元直接用于偿还贷款及补充资金。

  顶着“天花板”扩张产能

  除了背负高额的债务,公司业务板块和盈利模式也相对单一,对下游汽车组装和销售市场依存度较大,在行业增长已经触及“天花板”的背景下,腾龙股份未来的产能扩张效果存在隐患。

  根据公司的报告,目前腾龙的产能结构为每年230万套汽车空调管路、1350万件热交换系统连接硬管和1500万件热交换系统附件。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新增年产120万套汽车空调管路、1500万件热交换系统连接硬管、1500万件热交换系统附件的生产能力,基本上产能要翻上一倍。

  但在腾龙急于扩张产能的背后,是国内汽车销售逐步下滑的行业大势。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的汽车市场开始迎来井喷式的增长,到2010年,受当时国家汽车产业振兴政策影响,中国一跃成为汽车生产和销售世界第一。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市场逐步达到饱和,国内汽车生产销售数量开始下滑。加上近年汽车尾气污染和多地实施的汽车限购等因素,行业未来的前景并不明朗。

  作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腾龙的命运与下游的汽车整车制造行情息息相关。

  “对国内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来说,各方面技术和国外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更多依靠国内庞大的市场规模存活。”汽车行业资深研究员张志勇表示,目前国内汽车生产销售增长已经降到10%左右,未来可能会长期低于这一数字,行业增长“天花板”已现。“对国内大多零部件厂商来说,过于依赖成倍增长的国内汽车市场,行业一旦开始下滑,未来压力巨大。”

  张志勇介绍,国内目前汽车零部件市场分为制造和售后两块,未来汽车制造加盟商的权利会加大,对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面会更广,同时汽车市场逐步饱和导致需求放缓,所以在零部件制造板块的竞争会急剧加速,而在售后方面可能会迎来新的增长点。

  “如果企业还只是单一的做汽车零部件生产,同时盲目扩张产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风险。”张志勇表示。

  (下转B09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