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通过对传统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包括民资在内的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下,必然会对部分垄断国企形成市场压力,并由此传导至国企人事制度改革层面。
据媒体报道,近日,大庆油田调整职工子女进入企业就业政策引发职工上访,由此包括大庆油田、鞍钢集团等部分国有企业,至今还不同程度对职工子女优先安排就业的现象开始再次进入民众视野。
部分国企对职工子女就业优先安排的现象,表明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应彻底根绝的国企“子女接班”制度,至今仍是一盘打而不破的迷局,相关国企对此所给出的稳定老职工情绪、职工子女上手快等解释,其实也就是部分国企不愿真正打破“铁饭碗”的借口而已。
部分国企“子女接班”制度的打而不破,其背后起码隐含着两种可能:其一,相关国企可以挟垄断之优势地位,轻易获得巨额的垄断收益,故而没有人力资源市场化的压力;其二,相关国企迟迟不愿对“子女接班”制度动真格,有可能是部分国企高管慷国企之慨,为自己亲属的人事安排预埋伏笔。
上述两种可能,归根到底就是,在现行国企改革架构下,相关国企缺乏全面市场化的压力和动力。
回顾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虽然启动了包括聚焦主业、薪酬激励等市场化改革,但是,这对于部分能够轻易享有垄断收益的国企,其实很难形成必要的压力。因为即使其内部人事体制保守缺乏竞争力,依然能够取得较为不错的业绩。而在薪酬激励过高往往会导致社会舆论批评的背景下,部分国企高管明白“即使业绩再好也很难大幅加薪”,故而缺乏包括内部人事制度等进行深化改革的动力。
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必须改变运营软约束和激励不相容的现状,更必须彻底打破国企“子女接班”的迷局,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恰恰是深层次破解这一迷局的抓手。
通过对传统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包括民资在内的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下,必然会对部分垄断国企形成市场压力,并由此传导至国企人事制度改革层面。社会资本的参与会强化对传统国企的运营约束,不会容忍缺乏人力资源市场化的“子女接班”现象持续。而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情况下,只要国企高管能够全方位强化企业竞争力,能够取得更好的经营业绩,有社会资本代表参加的国企董事会,可以自行决定高管薪酬激励计划,从而可以减少此前由国资委背负的舆论压力,故而可以增强企业高管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动力,诸如陈旧保守的国企“子女接班”现象亦可由此彻底打破。
当然,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大方向已明之下,当前我们还需要更多具有可行性的操作细则尽快出台,以便既能激发包括民资在内的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又能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只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细则具有可行性,就可以改变传统国企运营软约束和激励不相容的困境,国企“子女接班”的迷局自然就可以迎刃而解。
□杨国英(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