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评论
本月,北京市小学入学平台进行学生信息采集,6月将正式登记入学,而在北京教育大变革下,“学区房”再次引发各界关注。
近两年价格不断高攀的学区房,侧面反映出当前小学优质资源稀缺、分布不平衡,导致这些学校片区内的住宅成为二手房炒作的一个概念。北京城区不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只要贴上“学区房”的标签,就能卖出高昂的价格,动辄几百万,贵则上千万,引发公众对教育不公平的不满。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今后将取消“共建生”,严令禁止跨区择校,要求“就近入学”;同时北京正推行学区制、学校联盟和校区年级部制等方法都会有效缓解供需矛盾,“上好学校的机会大大增加,原有所谓学区房的意义将会发生变化”。另外,落户满五年限制也将成为不少学校入读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也有家长认为,改革效果短期内还未能显现,而“就近入学”有可能演变成“买房择校”,仍选择购买学区房来为孩子择校,而普通小学对口直升重点中学,或并入名校教育集团学校周边的住宅成为不少家长购买的对象,价格水涨船高逆势飙升。
但购买学区房,不仅价格比普通住宅贵,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仅要了解原房主的户口是否迁走,还要注意各个学校的入学年限限制,考虑房子学籍名额未被占用,否则买了落户不一定就能读。
此外,现有教育资源正在重新调配,并且从单一学区固定上单一学校的情况也在变化,锁定了学区房,并不一定就意味着锁定了名校。有可能薄弱的小学可以直升重点中学,但也存在小升初后,孩子难以适应重点中学的节奏;或者重点小学可能派位到相对薄弱的初中。
相信随着北京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孩子们都能在家附近轻松地上学,家长们谈论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视野和是否快乐,而不是比师资、比学校、比房子。“天价学区房”和“择校”,都成为退出历史舞台的名词。
□新京报记者 袁晓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