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世界遗产游离不开“利益方的参与合作”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英国多赛特Dorset的老房子。英国人对当地文化的心态并没有因“世界遗产”而改变。他们住在老房子里,感到很自豪,并不想获得经济利益。

图/Gettyimages

为了解决旅游与世遗保护的冲突,威尼斯采取“反营销”策略,大幅度提高接待的价格,表现出“不欢迎游客”的态度。
鲁绿绿 摄

  5月23日至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与北京中坤集团联合在安徽宏村举办首届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及可持续旅游南南合作研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以及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的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旅游领域的专家出席了会议,就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方面的国际实践进行交流。

  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是国际社会当今在保护世界遗产和发展旅游事业过程中所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巴西大会,明确要求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动员缔约国及各种利益相关者,开展一项旨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方面的新的更为包容的国际合作计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辛格指出,“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遗产旅游又是增长最快的国际部分,因此旅游及旅游业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交叉性问题,对此的管理关乎大多数世界遗产地,更关乎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针对世界遗产和旅游业中一些突出的矛盾,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设立了一个新的项目——“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这个项目瞄向了一些最重要的背景和冲突。

  不把世界遗产当作金字招牌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凌云表示,在欧美,少有因为“申遗”而大兴土木、大拆大建、大迁移的情况发生,大多数人对待“世界遗产”心态平和。比如英国湖区国家公园,居民对当地的文化很自豪,很多人依然居住在19世纪建造的房屋中,并对此很满意。在他们看来,这些老房子里包涵着历史的渊源和文化的积淀,建筑外墙虽古老,但建筑里面设施都是很现代化的。

  列为“世界遗产”后,当地政府也没有因为这个金字招牌,而试图搞房地产开发,来带动经济利益。这取决于当地人的价值观和生活去向,他们已然很满足于现状,并不急于赚更多的钱。

  著名的世界遗产地意大利威尼斯曾遭到“黄牌”警告,因为接待游客过多,给威尼斯遗产保护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此后,威尼斯采取“反营销”策略,大幅度提高接待的价格,表现出“不欢迎游客”的态度。他们不是不想赚钱,而是不想赚太多钱,因为一旦超过容量的限制,所花费的治理成本比所赚取的钱还要多。要找到旅游收益和遗产保护的平衡点,在遗产旅游方面,就要明白,不是只要赚钱,什么事儿都可以做。

  保护和利用都是最基本的“诉求”

  尽管一些国家对于游客流量等方面会采取限制措施,但不否认的一点是,在国外有条件发展旅游业的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利用都是最基本的“诉求”。

  怎样运用可持续旅游规划与管理的建设手段和战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增加可持续发展机遇和创建网络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也是很多世界遗产地正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在德国瓦登海秘书处工作的HARALDMARENCIC介绍,瓦登海在北太平洋的北海,是由德国、丹麦和荷兰三国共享的一个区域。这三个国家的环境部联合成立了一家公司联合管理瓦登海,其合作主要是基于“瓦登海保护联合宣言”,有联合监控项目,主要是监控这个地区的环境和保护状况。另外还联合制定了一个瓦登海的保护规划,主要是为了使三个国家更好管理这个地区。

  他们经常会召集瓦登海的各个利益相关方来座谈,比如让这里的原住民讲述自己的故事;让附近企业来帮助制定瓦登海的发展规划,投入人力物力参与治理这里的环境,每个利益相关方和社区居民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

  在夏季有两个月的时间,瓦登海景区也会出现人山人海的局面,但有的景区又很冷清,“我们希望今后依托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推广、宣传,让游客更全面了解瓦登海,特别是瓦登海是候鸟迁徙的停留地。”

  20年遗产旅游的成效和警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洪天华在过去一年多次到柬埔寨吴哥窟去考察,对当地遗产旅游业的兴起及困境有切身的体会。

  1993年吴哥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在同年就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因为甫一入选,吴哥窟就马上被宣布为“濒危世界遗产”,当时有寺庙坍塌,教科文组织就组织各国,给予吴哥窟金钱、物力、技术、人员方面的援助,帮助吴哥窟尽快恢复重建,当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二十多个国家,都通过“认领庙宇”的方式协助恢复建设寺庙。

  1993年,当地一年的游客大约两万人,20年间,迅速增长到每年游客200万到300万人,游客增多带来了吴哥窟周边小城暹粒的繁荣,城镇化速度加剧。同时,地下水水位下降成为突出问题,由于吴哥窟寺庙都是由巨石修建,容易引起地面倾斜、塌陷、沉降。

  游客增多带动周边经济,但给周边生态造成破坏。吴哥窟北边有一座荔枝山,农民砍伐原始森林,种植经济作物,造成沙土流失。柬埔寨政府以及吴哥窟世界遗产管理局与洪天华所工作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合作,希望利用空间技术对吴哥窟进行动态的监测。

  吴哥窟的教训也给我们敲了警钟:人们期待通过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来获取更多经济收益,而游客的增多,利益的驱使,也对遗产地保护造成极大的挑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