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文化新闻·艺术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8:文化新闻·艺术圈

中国国家话剧院新戏《离去》脱胎自莎翁名剧,新京报为读者解读舞台上《李尔王》的不同演绎

一样的舞台,不一样的“李尔王”(1)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艺术家威廉·戴斯(1806-1864)所画的《李尔王和弄人在暴风中》。

  “以后没有人能写出比《李尔王》更好的悲剧了。”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这样评价莎翁这部名剧。这出悲剧也被后来的戏剧人不断改编搬上舞台。有些依照原作,另一些则另起炉灶。

  6月27日至7月6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将以一部脱胎自《李尔王》的话剧《离去》向莎翁诞辰450周年献礼。为此,新京报为读者罗列几部不一样的“李尔王”。C08-C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离去》 布莱恩死去,李尔王“重生”

  《离去》是美国当代剧作家奈戈·杰克逊的作品。故事讲述了以饰演莎翁笔下“李尔王”而著称的表演艺术家埃略特·布莱恩,晚年备受阿尔兹海默症的折磨,时常游走在戏剧与生活的边缘,分不清角色和人生。

  与此同时,布莱恩的生活也开始呈现出与《李尔王》故事的暗合。他也有三个女儿。与“李尔王”的三个女儿一样,她们也面临着各自的人生困境以及伴随父亲患病而来的种种不便。面对大女儿与二女儿的冷漠与不理解,被认为生活漫无目的的小女儿重返家庭,通过陪伴父亲读《李尔王》的剧本,来与其建立交流。布莱恩正是因为热爱《李尔王》这部戏,而给小女儿取了与“李尔王”的小女儿“科迪莉亚”同样的名字。

  剧作家杰克逊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只有观众才看得见的布莱恩的“影子”。导演王晓鹰认为,“影子”象征主人公清醒的自我,主人公与“影子”的交流也表现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病情进入这一阶段所产生的“混乱与恐惧”。

  故事的结尾是布莱恩彻底遁入意识混沌的黑暗之中,“影子”也逐渐离他远去。在王晓鹰看来,《离去》探讨了“如何面对一个正在老去的生命,一个进入了黑暗通道的人”。剧末,布莱恩死去,但李尔王却获得“重生”。“你的亲人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你怎么去面对他、理解他,是要进入他的规则,而不是要求他在你的规则里”,王晓鹰说这也正是《李尔王》和《离去》的现实意义。

  在搬演《离去》时,主创对这部戏做了一点改动。戏里的布莱恩本是一位研究莎剧的学者,在中国版中角色设定改成了演员。王晓鹰解释,演员这个职业常引发关于“角色与自我的关系”的思考,另一层原因则是他对晚年于是之的印象和感受。

  “正牌”李尔王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取材自英国民间传说。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不列颠国王李尔王在退位前,把三个女儿召来面前,将给最爱自己的女儿以最多的赏赐。大女儿和二女儿纷纷花言巧语,从父亲那里骗取了国土,唯独小女儿科迪莉亚不愿奉承,如实作答,却令父亲勃然大怒。而当李尔王发现了真相,他的世界也随之崩塌。衣衫褴褛的李尔王在狂风骤雨的荒野上狂奔,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呼号,是全剧最摄人心魄的场面。

  (下转C09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