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放大镜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放大镜

《里约大冒险》狂欢,《精英部队》扫毒,胶片巴西两极分化

“上帝之城”的红与黑

2014年06月0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代表影片:《里约大冒险》系列
●代表影片:《中央车站》
●代表影片:《未来之人》
●代表影片:《狂蟒之灾》
●代表影片:《上帝之城》
●代表影片:《诺言》

  红

  巴西著名作曲家安德烈·阿布仁拉说:“电影背后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巴西历史上不断经历‘种族融合’,形成了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大熔炉’文化,巴西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懂得如何享受狂欢。”

  《中央车站》编剧马柯斯·伯恩斯坦说:“现在,我们必须再次对巴西进行探索与发现,以展望我们的未来。这就是这部电影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狂欢嘉年华

  世界上有三个城市以狂欢节著称:法国尼斯、美国新奥尔良以及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其中以里约最为隆重,被称做“世界上最大的派对”“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银色纯净的里约海滩、热情奔放的桑巴足球、喧嚣狂野的全民嘉年华,这无疑是巴西最好的城市名片。狂欢精神是巴西人的治愈良方,只要忘我地投入到疯狂的游行队伍中,所有的痛苦都在霎时化为乌有。

  2011年,一只名为布鲁的蓝色金刚鹦鹉也从美国赶来凑热闹,轰轰烈烈的《里约大冒险》就是以狂欢节的时间线索串联起来的。初来乍到,就遭遇了最具里约特色的“欢迎礼”——被不择手段的鸟贩子折腾得“鸟仰马翻”,却也因祸得福结识热情好客的里约鸟兄弟及终身相伴的鸟爱人珠儿。最后,在里约嘉年华的队伍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2014年,伴随着巴西世界杯的到来,已组建了小家的布鲁还带着妻儿跑回亚马孙寻亲,开始了他们的《里约大冒险2》。其中鸟家人团聚时跳起的圆圈舞,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圆圈桑巴。

  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巴西人就已经懂得享受独具嘉年华气质的土风歌舞片了。他们以音乐杂剧的诙谐风格讽刺当时在欧洲与美国、新兴与传统之间摇摆不定的巴西文化,《亚特兰提达的狂欢节》《波帕的风》等影片皆属此类佳作。虽然在电影史上它并不被精英分子看好,但确实深得巴西民众喜爱。

  温情童话

  除巴西本土电影外,几乎每部到里约取景的电影都会以一个运动镜头带过那座著名的基督像。它坐落在里约国家森林公园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山顶上,双臂一字展开,俯瞰着整个里约的悲欢离合。

  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喧嚣褪尽之时,才是里约人真正生活的开始。

  “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女人要寻找她的归依。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1999年,导演沃尔特·塞勒斯以《中央车站》,赢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给了全世界重新认识里约的机会。简单温情的故事背后,却折射出当时数百万巴西人背井离乡谋求生存的辛酸现实。即使已经进入上世纪90年代,文化水平较低的民众仍占大多数,他们需要求助朵拉才能给远在他乡的亲人写信,而朵拉卖掉了约书亚也不过是为了换取一台遥控彩色电视机。这部巴西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以真实的细节刺破了巴西底层人民的生活真相,但又用约书亚和朵拉之间相伴相依的温情为结束抚慰人心。

  为遵循现实主义电影的拍摄准则,导演大规模地起用非职业演员。在成为男主角之前,小演员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只是里约机场的一名擦鞋童。

  灯红酒绿

  同样是讲述为了挽救女友感情而时间旅行的故事,美国拍出了交织着谋杀与情欲的悬疑经典《蝴蝶效应》,而巴西人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拍出了轻松纯爱的《未来之人》,爱情和财富在主人公的一次次选择中达到最优处理,欢欢喜喜的大结局。

  这就是巴西人天生乐观的态度,它赋予了这块土地上光怪陆离的特质。对于包容度极高的巴西人来说,存在即是合理。

  《未来之人》或许是最能体现巴西人思维的科幻喜剧片。男主人公是一位天才的物理学教授,他曾有过无数重大发明,但由于性格原因屡屡遇到不顺,被逼入绝境的他暗中运用粒子冲撞机打开时光隧道回到20年前,因为他想改变一件事,让年轻的自己大胆向暗恋的女孩表白,因为当年他在这一过程中遭遇了影响一生的奇耻大辱,才造就了今日懦弱的性格。

  对如今的巴西而言,同样需要逆转式的改变。因此在巴西的电影里,观众可以看到各种现实和传统的冲撞。

  《蜘蛛女之吻》中,一个是因猥亵少年而入狱的同性恋娘娘腔,一个是一心想着闹革命的墨西哥政治犯,截然不同的二人共处一室竟也生发出亲密的感情;《天空中的苏丽》中,在外谋生的荷米拉被男友抛弃后,绝望地踏上了返乡之路,开始以卖彩票为生,看似颇丰的收益背后是她每次交易都附送肉体的生意经;《布鲁娜·瑟非斯丁》将真实的新闻事件搬上银幕:21岁的女主角在当了三年应召女郎后转行,将自己的经历集结成书,在巴西创下了惊人的销售数字,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纽约时报》曾如此评价:“这部作品大胆而深入,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巴西文化的认知,引发人们对性行为与其价值的热烈激辩!”

  黑

  “我们信仰上帝,不是因为他全能,而是因为他缺席。”

  ——《上帝之城》台词

  《上帝之城》的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曾如此总结:“如果这个国家希望向前发展,我们必须先认清自己真实的模样。”

  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北京时间6月13日拉开帷幕,这是继1950年第4届世界杯后,主办权第二次回到巴西手上。全世界将目光再次聚焦于此。一面是热情洋溢的桑巴和风靡全球的足球天才,一面是猖獗的犯罪活动和沉重的独裁历史,电影人用镜头记录下双面巴西的红与黑。专题统筹:李世聪 撰文:田颖

  反抗独裁

  曾经历过近二十年军政府独裁的巴西人,有股与生俱来的政治敏感。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欧洲电影的“新浪潮运动”还未开始时,巴西的“新电影运动”就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他们主张电影融合现实,为苦难的人民发声,以此反抗腐朽的政权。

  作为这场运动的奠基之作,影片《诺言》曾拿下1962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一贫如洗的农民为实现诺言,像耶稣那样扛着十字架,从家乡走到省城,却被省城教堂拒不接受,从而引起闹剧性质的全民运动,直至死后被人们扛着尸体才能进入教堂。此后,又相继出现了倡导民工暴力革命的《太阳帝国里的上帝与魔鬼》、批判政府与富商勾结的《杀手安东尼》等影片。

  虽然在进入90年代后,巴西总统科洛尔·德梅洛废除了文化部和巴西国家电影公司,令整个电影业陷入僵局,但在众多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下,政治电影渐渐有了新发展。

  1997年的《九月某四天》回溯了60年代,为迫使当局释放政治犯,几名青年知识分子绑架美国驻巴西大使的革命事件;2009年的《和平年代》中,以巴西签证官拒绝波兰人的移民申请为由头,将独裁政府与纳粹做比较,描绘了美洲和欧洲同样残暴的岁月。

  死亡秘境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其地形主要分为南部的巴西高原和北部亚马孙河流域的平原两大类。作为全球最大且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有60%的面积都在巴西境内。它激发人类的猎奇想象,被独具慧眼的电影工厂投入生产线,成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电影题材。

  关于这个神秘的生命王国,流传着九死一生的说法,即必须躲过以下九种危险才有活的可能:鳄鱼、毒蛇、毒虫、食人鱼、传染病、毒贩子、游击队、劫机犯以及原始部落。

  《狂蟒之灾》讲述的就是摄制组深入雨林拍摄巨蟒,却险些因贪婪捕猎者丧命的故事。影片结尾,巨蟒将人死死缠住,吞下去又再吐出来的镜头,令1997年初涉特效领域的国内影迷瞠目结舌,也让亚马孙热带雨林自此成为恐惧的代名词。《蜂机》的故事也与贪婪有关,唯利是图的美国政府为谋取石油利益,镇压亚马孙流域部落居民的反抗,企图放出毒蜂清缴村落却害人害己,直至被制造出抗毒素的部落首领所救。

  从旖旎的美景、丰富的资源到可怕的天灾人祸,不过一念之差,最终也多以善恶终有报的传统价值观收场。

  此外,还有《食人鱼》《亚马孙狼人》《食人族大屠杀》等单纯满足观众猎奇欲的影片,也为神秘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增添了无尽魅力,成为每一个探险者眼中的胜地。

  罪恶之城

  与狂欢节相对应的,是巴西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贫民窟。对于出生在此的孩子们来说,想要幸运地成为球星、歌星之前,活下来,是唯一要务。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是大部分巴西犯罪电影的由来。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与《中央车站》并存的残酷世界。

  印度也有和巴西体量相近的贫民窟,却诞生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样极具童话气质的机智少年,而巴西却催生出《上帝之城》中,像摆弄玩具一样用枪射杀无辜路人,强调自己“是个男人”的早熟男童。《巴士惊魂》同样是根据少年犯罪事件改编而来,桑德罗眼睁睁看母亲被劫匪枪杀后迷失心性,在毒品的诱惑下劫持大巴宣泄心中苦闷,最终却被警察逼死。

  贫穷、杀戮、毒品,必须绞尽脑汁找寻词汇,才能勉强拼凑出巴西的另外一面。

  2009年,为争夺2014年世界杯主场地马拉卡拉足球场附近地区,里约最臭名昭著的犯罪团伙红色命令与敌手在街头发生激烈枪战,而他们正是七年前在《上帝之城》中饰演矮子帮的那些小演员们。

  正因为要对付的是这些棘手的罪犯,《精英部队》的成员都要经受从人到兽的残酷考验:为惩治学员打瞌睡,让他握着手雷,只要松开,所有人都会被炸飞;被长官随意殴打是家常便饭,还要把他倒在泥地上的饭吃得干干净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