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高考后成长规划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6:高考后成长规划

大学四年 明确目标精确制导(1)

2014年06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在大学本科阶段,考研、留学还是就业,是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选择。理论上讲,决定得越早,准备得就越充分。不少同学也是从大一、大二就选好自己的出路,着手做各种准备。不过近些年,也有一些院校的学生一进入大学就以考研为唯一目标,把考研当成了人生的第二次高考。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部分专家和教师建议,考研、留学还是就业,应根据个人的性格、爱好、家庭条件、专业等情况而定,学生可尽早向老师或机构咨询,做好职业规划。但无论如何选择,学好大学课程都是基础。A特06-A特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几个月前,2014年考研复试刚结束,又有一批学生在竞争中被淘汰,同时少部分可顺利在国内升学。与高考相似,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又一次全国性大规模入学考试,有人将其称为“第二次高考”。

  考研当唯一目标不科学

  统计显示,近些年来国内考研人数基本呈上升趋势,今年为五年来首降,但也有172万人报考。近几年考研呈现出的另一个趋势则是,随着考研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准备得越来越早,一些学生大二就开始着手复习,还有学生一入大学就把考研当作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

  “我非常不赞同学生一上大学就把考研当作大学生四年的目标。”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周老师说,大学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如果上大学后还过着以考试为目标,三点一线的生活,会丧失很多东西。“这样的学生即使通过了初试,在复试中也很有可能被刷下来。”

  不少考研专家和高校老师认为,大三寒假开始准备考研就可。前期主要是搜集考研信息、听考研讲座、与学长交流,对考研有一个整体把握,然后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学校和专业。之后即可开始系统复习,包括基础、强化提高、冲刺等几个阶段。学生可以先侧重数学、英语、专业课的复习,政治的复习可晚些开始。有条件的学生也可参加不同种类的辅导班,得到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

  本科辅修二学位性价比高

  “进入大学生活,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程度大大提高,这也要求我们要有更好的统筹安排能力和计划性。”北京新东方国内考试部总监周雷认为,大学不管学什么专业,英语、高数、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一定要重视,因为不管将来你在后本科阶段,选择考研、出国或就业三条道路中的任何一条,这些课程都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如果学有余力,建议大家选择辅修专业,有些院校的辅修专业还提供第二学位,这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选择。”周雷说,还有些高等院校在大一结束时,有转系、转专业的机会,同学可以利用大一一年,熟悉下本专业,也用这段时间判断清楚自己是否适合本专业的学习。如果实在不喜欢,可以果断选择调换院系和专业。

  GPA越高申请名校越有利

  如果决定避开“第二次高考”,出国读研,在校成绩也非常重要,本科GPA越高,对申请名校越有利。

  “我建议有出国读研打算的学生可从大一开始准备,决定越早越好。”北京新东方美国研究生项目经理高志威认为,是否决定出国读研可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是英文水平,除托福、雅思等语言考试,GRE、GMAT考试更难,比英语专业八级还要略高一些;第二是所读的专业是否适合出国,理工科非常容易,文科越来越难,如哲学、历史、传播等专业都比较困难。”

  在国家和专业的选择上,新东方英联邦项目部雅思教师武薇建议,有学生去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就是为了移民,首选自然是容易移民的专业;有的学生图快,可选择去英国,那里硕士基本只读一年;也可以根据想读的专业来选国家,如美国的商科最好,各种资源也非常多。

  对于申请准备,武薇认为,对于英国和澳洲,在校成绩非常关键,它决定了能去什么等级学校,学生应准备在校前三年的成绩。“对于雅思,建议大二暑假可以考一次,看看水平,争取在大四开学前考出来。”需要注意,雅思的有效期是两年,如果大二考出来,大四还需要再考一次,所以大三考出来最好。此外,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好的大学一般还需要GRE和GMAT的成绩。

  “申请美国硕士研究生一般则需要准备本科成绩、托福、GRE/GMAT、科研、实习、留学文书等几个部分。”高志威解释,不同学校和专业对成绩的关注也不一样,有的会比较关注专业、GPA;托福、GRE最晚大二暑假就要开始准备,大三暑假最好就考出来。如果听力、口语优秀,可先准备托福。虽然GRE比较难,但新东方留学直通车与很多美国学校有合作项目,可以不考GRE。科研方面,大三下学期的暑假最好有成果,比如发表的论文、参加的学术会议等。实习可从大一、大二暑假开始,要注意专业一定是相关的,最好是外企,实习做的事情一定要有意义,打杂不行,有一至两次实习经历就可以。文书写作上,美国高校研究生比较看重学术水平和职业规划,义工等活动不是那么重要。

  (下转A特0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