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地球周刊·封面故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地球周刊·封面故事

俘虏回家记

2014年06月08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巴勒斯坦换回1027名囚犯后,民众迎接亲人回家。
以色列士兵沙利特回国受到政府和军方高官迎接。

  5月31日,阿富汗塔利班代表开着美式越野车,把被俘的美军士兵伯格达尔带到约定的战俘交换地点;与此同时,美军代表带着5名塔利班囚犯,搭乘“黑鹰”直升机,来到交换地点。就这样,美国和塔利班完成第一次战俘交换。

  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国交锋不再仅限于战争。因此,除了战俘,间谍、科学家、政客等,也开始成为被俘的对象。这些俘虏,有的成为重要谈判筹码而受到优待;有的受到招安而倒戈;也有的受尽虐待……

  交换俘虏,在哪些情形下才能发生?如何才能保证被换俘虏的安全?

  中美换俘

  志愿军战俘扔掉美军服装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最大的战争之一。在关于交换俘虏的谈判中,中美双方曾经产生过很大分歧,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资深外交官过家鼎曾亲历朝鲜停战谈判,担任翻译工作。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当时中美在谈判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中方主张战俘全部遣返,但美方坚持一个换一个。“差不多谈了一年多,没谈下来。”过家鼎说,战俘问题是朝鲜停战谈判中最困难的一项。当时划定军事分界线的问题都解决了,战俘问题仍然拖了很久。

  最终,中方做出让步,接受“自愿遣返”的方式。为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成立,分别由波兰、捷克、瑞士、瑞典和印度等5国代表组成。不愿意回国的战俘交给这个委员会处理,其他战俘直接遣返回国。

  过家鼎表示,他去过板门店附近的美军战俘营。他说,当时首先遣返的一批战俘是伤病战俘,交给红十字会;然后不愿回国的战俘交给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其他直接遣返的战俘,双方约好地点,基本上同时交换。

  曾任志愿军后勤部一分部汽车十团政治处主任的王旭东曾经在媒体上撰文,回忆他在1953年3月参加的一次战俘遣返工作:朝鲜战争的战俘交换工作在板门店进行。在我方接收区临时搭建的大门上写着“祖国怀抱”几个字。

  在大门外不远处,画着一条粗粗的白线,两边分别站着中美两方的士兵。被直接遣返的士兵从美军的卡车上下来,脱下身上的美军服装,扔回去,向大门口跑来。

  巴以换俘

  以色列“千囚换一人”

  双方互换俘虏,人数上并不一定要对等,这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换俘时体现得尤为突出。

  2011年11月18日,巴以双方进行了一次著名的换俘行动,被称为“千人换一人”。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将2006年被绑架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移交给埃及情报机构。根据双方的换俘协议,以色列为此释放1027名关押在以监狱内的巴方囚犯。

  巴以换俘协议达成的消息传来后,沙利特的家人兴奋不已,一些以色列人前去祝贺。巴勒斯坦人对这一协议表示更热烈的欢迎,千余名同胞将重获自由,他们在加沙地带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对协助斡旋达成这一协议的埃及所做出的努力表示称赞。外界评价称,这一换俘协议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巴以互换俘虏始于1974年。当年4月17日,一名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人获释。1983年,巴勒斯坦用6名以色列俘虏,换回约4500名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有媒体测算,以色列已经释放大约7000名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俘虏,用以换取16名以色列人的自由,约438名阿拉伯人换取1名以色列人。

  但是,互换俘虏的行动,常会引起争议。与美国与塔利班互换俘虏一样,以色列“千人换一人”行动在其国内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政府不惜以千余俘虏换回1名士兵,是凝聚力的体现,也有人认为这是在“和魔鬼做交易”。

  美俄换俘

  美女间谍归国“蝶变”

  交换俘虏,并不仅局限于战俘。

  2010年7月9日,美国和俄罗斯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成功完成了间谍交换,这是冷战以来两国之间最大规模的间谍交换行动,同时意味着此前在美俄之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间谍风波”暂告一段落。

  一般来说,国家之间对待间谍有三种处理方式:起诉并判刑是最严厉的,如果间谍是外交官就会驱逐出境,最宽松的方式是互相交换。据报道,美方在逮捕了俄罗斯间谍嫌疑人之后仅仅几个小时就提出了交换的方案,并得到了俄方的呼应。

  换俘当日,美国方面的飞机从纽约起飞,机上载有10名在美国被捕的俄罗斯间谍。俄罗斯飞机上是用来交换的4名为美国提供情报的俄罗斯人。美国媒体报道说,两架飞机降落在维也纳的国际机场,双方借助一辆黑色面包车完成了交换,整个过程不超过1个半小时。

  回国后,俄罗斯时任总理普京为这些昔日同行们举行了秘密欢迎仪式,亲自带领他们高唱爱国歌曲,并对媒体表示这些间谍将找到“受人尊敬的工作”,过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如今,在10人中最被世人关注的红发美女安娜·查普曼身上,普京总理的祝福得以应验。

  查普曼回国后,利用媒体的关注趁热打铁,把娱乐圈作为自己蜕变的第一站。2010年11月,身着性感内衣的查普曼手持短枪,登上男性时尚杂志《Maxim》的封面。2011年1月,查普曼出现在俄罗斯私营电视台REN-TV的荧屏上,担任一档节目主持人。今年1月,查普曼在土耳其的一场时装秀上发布了自己的时装品牌,其中的女包灵感来自俄罗斯文学名著。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