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4:教育周刊·大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4:教育周刊·大学

手机与教师,谁能抓住大学生注意力?(1)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近日,有关大学生在课堂玩手机现象的报道频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面对大学课堂数量激增的“低头族”,一些学校或者院系通过没收、屏蔽信号、扣分、设置手机收纳袋等措施倡导“无机课堂”,这些做法得到了部分老师和学生的赞同,也引发不少非议。

  目前,很多大学课堂都面临着“低头族”的难题,学生不听讲玩手机的现象让不少老师感到担忧。

  低头玩手机现象在高校上大课时非常普遍。“一些人会偷偷摸摸地玩儿,还有人明目张胆摆在桌上,有的甚至一边玩儿一边笑。”北京某高校中文系李老师说。尽管自己采取过诸如增加课堂讨论、提问比重等治理措施,不过收效甚微。

  近两成学生每节课用手机超半小时

  麦可思近日的一项调查研究就显示,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超过九成拥有智能手机。拥有手机的学生中,超过九成会带手机去上课。值得注意的是,17%的大学生平均每节课使用手机时间超过30分钟。

  调查称,“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是大学生课上用手机的最主要用途,其后为“获取新闻资讯”、“收发短信”。还有近三成大学生表示,在课堂上用手机辅助学习。

  而易班网近期发布的一项大学生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调研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会在课上使用手机上网。究其原因,42.8%的学生认为课程太枯燥乏味,19.5%的学生表示有即时查资料的需要,还有7.1%的学生称是与同学交流的需要。

  全球进入教师与手机争夺注意力时代

  目前,一些学校已对课堂玩手机的出台针对性措施。轻则倡议少用,重则强制没收。

  “教师与手机来抢夺学生的注意力,已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麦可思创始人王伯庆指出,全美大学书店协会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1/5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他们总是或经常在课堂用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爱荷华州立大学是美国最早在校园中普及无线网络的学校之一。如今,该校20%的课程都在大纲中写有禁止使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的要求。”

  “以前有个笑话说,可以用手机电池电量来评价大学老师的水平,老师的水平和电池的电量成正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陈桄说,自己是反其道而行之,他要求学生课上用手机。

  经过微博互动等多种尝试后,陈桄目前选中了一个有手机客户端的平台,成为他与学生课堂教学的辅助。课前,他就会把课程的pdf课件上传到平台上,让学生预习和上课看。他还会在平台上发问题,让学生根据课上所讲内容寻找答案,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来提问。“国内的学生很多都比较内敛,课上不是没问题,而是不好意思提问。采用手机互动之后,我发现他们的问题也多了起来。”

  六成以上学生希望手机应用于教学

  麦可思调查也显示了学生对于手机应用于教学的期待。65%大学生希望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或管理。学生希望手机在课堂中实现的主要功能为“分享教材、课件等资料”、“提供师生课堂互动新平台”、“对教学的实时反馈和评价”等。

  “总之,手机可以是教学的敌人,也可以是教学的同盟军,选择就在教师手中。”王伯庆说。

  (下转D15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