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新公益·益视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2:新公益·益视界
上一篇  下一篇

从世界经济大国走向公益大国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月度观察

  今年5月中旬,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了一场“2014灵山公益慈善促进大会”。从世界经济大国走向世界公益大国,是这次大会发出的时代强音。

  当今时代,多中心且价值多元,不确定风险和创新机遇并存,移动互联网让世界无限连接的同时,也促进了各种新动力、新情况、新需求、新问题层出不穷。而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中国,该如何面对当今的世界呢?

  中国有句古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千年不衰,正是由于有这样博大至善的情怀、济人和律己的训示。它昭示着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要将兼济天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视为当然的责任,从世界经济大国走向世界公益大国。

  什么是“兼济天下”?本次灵山大会提出的世界公益大国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世界公益大国就意味着以国家的身份承担世界好公民的角色,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追求一个让各国民众免于饥馑、苦难、暴力和歧视,维护和平、公正、自主、平等、安定,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的善治的全球社会。

  世界公益大国要求以国家的身份携手全球,面对人类灾难和种种不确定性风险的威胁,要在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伍,与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协调行动,以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的人道精神,群策群力、共同应对各种危难,携手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承继而奋斗。

  世界公益大国在援助他国的进程中,不干预他国内政,不强加自己的观点,与他国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精诚合作,依照需求慎重选择援助重点,而处于危难中的妇女和儿童以及任何弱势群体永远是优先救助的目标。

  而走向世界公益大国,正是中国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回馈世界各国对中国无私援助的最好方式。有能力的中国人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那些有需要的国家和人民以最必要的帮助。

  走向世界公益大国,需要中国自身成为真诚的公益大国——需要在经济、社会、文化,无论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生态环境等领域不断提升国民素质,拓展民间参与公益的空间,彰显公民积极参与、自主选择公益慈善的精神和力量,让民间社会组织独立自主发展,与政府部门结成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增进作为公益大国的能力。在十八大倡导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以来。全国上下,长城内外,公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公益慈善的热忱空前高涨,推动慈善事业向着民间化、问责化、专业化和创新的方向快速行进,这个势头应持续下去。

  走向世界公益大国,需要更加坚实的法律制度支撑,也需要对政府和国民的传统思维模式予以全面刷新。援助他国的方式要从政府对政府的单边或多边关系转型为人民对人民的平等互助和共同参与方式,政府站在国民的身后支持企业和公益慈善组织走向世界。

  做到这些,政府要努力,民间社会也要积极行动。民间社会组织要发挥所长,以民间外交促进公共外交,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公益大国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副秘书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