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文化新闻·艺术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8:文化新闻·艺术圈

58件作品亮相2014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呈现人与自然物质的关系

去美术馆听缝纫机“唱歌”(1)

2014年06月1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庄子曾有“齐物平等”的大同理念,如今在新媒体艺术领域中也在谋求着“齐物等观”。昨日,“齐物等观——2014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65位国际艺术家及艺术家组合为该展量身定制的58件作品,呈现了新媒体语境中对物体和生命含义的艺术思考。该展将展至7月7日。

  主题

  思考人与自然的失衡关系

  近期的北京艺坛被新媒体笼罩。日前,中央美院美术馆正在举行的“多维之观”,便由四位艺术家用声音装置、录像装置、生物电子艺术和网络艺术等展现了新媒体的多种维度。如今,中国美术馆又用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媒体三年展呈现了当前国际上新媒体发展情况。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指出,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作为三年展项目,已经成为中国美术馆的学术展览品牌项目,也让中国美术馆成为全球第一个将“新媒体艺术”列入学术视野,并成功实现三年展规模的美术馆。

  而在策展人张尕看来,中国美术馆打造的新媒体艺术三年展也希望呈现一个延续性。为此在上一届探讨过“延展生命”后,此届则希望对更广阔的生命话题进行探讨,那便是“齐物等观”。张尕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奉行的人类中心论让物逐渐成为客体,而现在人类与自然关系渐趋紧张,为此希望借用新媒体领域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界失衡的关系,“假设人与物都能形成平等关系,那世界的平等更是不成问题,”张尕称自己的设想有点是从乌托邦的理念来思考问题。

  对此,参展艺术家张培力告诉记者,此次展览呈现的是一个矛盾的话题,人不断地创造物、控制物。但有时又会变成物对人的控制,类似人无法摆脱对物的追求。

  现场

  三大部分呈现物的生命感动

  在主办方看来,新媒体艺术的“新”,不仅表现为媒体与技术在物质与工具意义层面上的更新换代,更重要的是,借助媒体语言的拓展,艺术家们将思维的触角指向新的文化命题。

  而为了呈现出这样一个新的文化命题,展览分“独白:物自体”;“对白:器物之间”和“合唱:物之会议”三大部分,呈现了人与自然物质的关系,以及万物之间的关系。而不同媒介的物体都有生命的感动,则是该展的突出特点。

  类似中国艺术家王郁洋的《呼吸——财务办公室》,营造了一个普通工作场景,但这个空间中的所有物体——从办公桌到电脑、打印机,从记账单到饮水机,每个物体都有仿真的真实感。尤其让观众吃惊的是它们还都在微微颤动,如同不断呼吸。

  ■ 作品解读

  老沙发“金鸡独立”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张培力说自己刚刚在展厅犯了一个错误。这个展览之外的小插曲源于展厅中一张“金鸡独立”的、有着170年历史的老沙发。这是美国艺术家雅各布·托斯基创作的《源于内部的平衡》作品。

  当张培力看见它一只脚“站立”在展厅中,且不断在晃时,张培力的第一感觉便是艺术家运用的是“不倒翁”原理,晃两下又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为此,张培力轻轻地用手去碰了一下。结果沙发竟然就倒了下去。这让雅各布·托斯基只得重新组装一次。

  原来,这件作品是艺术家对地心引力与物体支点进行研究后,通过精密的设计,以内部的反应力来对抗外部力量,使得作品依靠一条腿来达到永久的平衡。不过这个平衡是“脆弱”的。

  但就是这件作品,让张培力感慨颇多,“这就是利用了新媒体,稍稍改变了物的状态就能呈现不同的效果。而这样的状态你可以联想到人的状态。”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所有作品图由主办方提供

  (下转C09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