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明星+类型”让现实题材有看头

2014年06月12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昨天真是奇妙的一天。

  上午在北京看了张艺谋的《归来》,傍晚在飞机上看了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晚上又赶夜场观赏了今年戛纳电影节颇受瞩目的《度熙》(《道熙呀》)。这一天,连续看了三部属意不同的现实风格作品,且跨越中日韩。更妙的是三位创作者——无论大师、业界精英还是初执导筒的新人,从故事到情绪,都各自色彩鲜明。即便结局含蓄、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开放体,但他们观察现实的视角和表达手法的迥异,让人感触颇深的同时亦更加兴味津津。

  《归来》故事散文化,令观者感受最多的是情绪上的沧桑与无奈。《如父如子》像是一部娓娓道来的中篇小说,有细节架构,思路明晰,温暖有趣。相较而言《度熙》这部新人之作,反而给人的观影印象最为强烈,无论演员表现,还是社会抨击力度,大有与日常“见惯不怪之恶”势不两立的劲头。这种差异,无形中倒与中日韩三国的现实状况与审美习惯有了一种绝妙的呼应。

  毋庸置疑,故事凌厉但形式文艺的《度熙》是今年上半年韩国独立电影圈的又一力作,作为郑周丽(音译,女)导演的长片处女作,该片气韵沉稳,甚至有些故意为之的沉闷。也许是导演想借此来反抗日常生活中人们视而不见的种种冷暴力?好在,就像影片中两个偶然相遇、相互取暖的女性最终成了彼此相伴的人一样,电影通过两位女主角裴斗娜和金赛纶的热演,化解了导演略显执著的艺术家行为,给故事增添了无穷的戏剧力度和观赏性。在我们感知现实伤感的同时,也体味得到人性的休眠、复苏与周而复始的温暖。

  其实,韩国电影并非只有我们熟知的商业大片,近几年来类似《度熙》这样的中小成本、现实主义秀作不断涌现,且既得口碑也赚票房。代表作包括《熔炉》、《少年菀得》、《辩护人》、《素媛》等。这些态度严肃的中小制作之所以能在千奇百怪的商业影片中脱颖而出,赢得主流观众的青睐,除了韩国观众层的日渐成熟和口味细分化之外,创作者用多重电影技巧给窘迫现实套上合体外衣的高超包装手法,才是此类作品得以实现双赢的秘密武器!这一手法简而言之便是:明星+类型,既有卖点也有看头!以上文提及的四部电影为例,提炼它们相似的流行公式分别为:孔侑+惊悚,刘亚仁+金允石+动作喜剧,宋康昊+律政剧,薛景求+human drama(温情剧)。

  故事虽然不同,但都围绕一个温暖的内核,以观众熟知的类型叙事方式,在活用商业规律的同时,尽量保留作者意识。这一手法正如阳光照进了现实,纵使光影斑驳陆离,却也温暖有生机。比之绝望的纯文艺片来,人性鞭挞范围更广,社会效应也更大。借用《度熙》监制李沧东导演所言,这一创作方式看似朴实无华、轻声地哼着小调,实则回音袅袅、若大若小。

  □范小青(电影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