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清相国》作家做客新京报大讲堂,接受记者专访谈“官场小说”及“跑奖”事件
|
“没有什么官场小说,只有好小说和坏小说之分”,6月10日下午,王跃文做客新京报大讲堂时说。对于“官场小说作家”的头衔,王跃文也很排斥。他更珍爱自己写的乡土小说,“还有一些随笔、杂文,这些作品才代表我的文学志趣”。
在王跃文看来,所谓的“官场小说”走红,很多是由非文学原因推动的。“民众对现实对官场的关注,导致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流行、畅销。”他认为,官场小说的文学意义,应该交由时间来检验,“过三五十年,回望这一段文学史,也许会看到另一番风景”。
6月,王跃文的新作《爱历元年》将面世,这不是官场小说,而是描摹一对知识分子夫妻的生活轨迹。不过,讲座结束,接受记者专访,还是从“官场小说”《大清相国》开始,进而谈及诗人“跑奖”这一热门话题。
谈《大清相国》 更看重文学本体的评价
新京报:《大清相国》因为社会原因,或者更准确一点,因为政治层面比如王岐山的推介,又火了一把,这可能与小说写一个清官有关。
王跃文:这事就这么存在,没办法的事情。说得实际一点,从书的销量来看,是一件好事。但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作家自己看重的还是来自文学本体的评价,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我这部作品到底怎么样。我觉得,《大清相国》是认真研究史料创作出来的一部历史小说,我塑造的主人公陈廷敬立得住,对现在的人为人为官也有警示和借鉴意义。
有人说不要宣扬清官,当然,盲目的“清官崇拜”值得探讨。我看见的资料中,最早对清官进行批判的是雍正皇帝,文学作品中最早批判清官的是《老残游记》。但是,不管什么时代,必须对官员有道德层面的要求。如果笼统地只提倡法治,道德层面没有要求,就会偏颇。
新京报:历来有一个争论,要清官,还是要“能官”。
王跃文:在一个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的社会,清官可能会沽名钓誉,不要利而要名,为了争夺名声,做出来的事情或许更加祸国殃民。但是,在一个法制健全、制度完善的社会,“能官”也可以同时是清官,话说回来,在制度相对完善的国家里,这种官员很多,“清官”是最为基本的做官要求,你做公务员就不能贪污,一贪就要被抓。有人问对现在的官员有何要求,简单来说,我觉得是依法行政。
如果制度相对完善了,做“清官”是最低标准。
谈作家“跑奖” 不会给任何人保证
新京报:最近,作家方方质疑诗人柳忠秧“跑奖”——通过四处“活动”来获得文学奖。
王跃文:我没注意到这个消息。
新京报:你是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对于国内“跑奖”有怎样的了解?
王跃文:我没有看到明显“跑奖”的情况。当然,打个电话,叫关照关照,这也是人之常情。这时候,我会谈自己的观点,不会给任何人做什么保证,这也不是我的做派。
新京报:“跑奖”事件还透露出一个问题,某个作家的作品,评论家、媒体都给予很高评价,但可能与其本身的质量不匹配。
王跃文:这可能更多是商业行为。比如,出版社出版了你的书,也许并不太好,但为了销售,请评论家、记者来捧,这就会造成一种假象。还有一些是人情,场面上不停赞美,私下里也会有批评,但这只是在性格直爽、关系到了可以说真话的地步的时候发生,一般的时候,即使是私下,也少有人去批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孙玮婕 吴亚顺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