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中印之间的默契与互达,既是文化的,也是现实的。与其争锋,不若合作,这是中印文化和价值观的最大重合处,符合两国利益和世界潮流。
中国外长王毅的印度之行,不仅宣告习近平主席在年内将访问印度,而且预示着亚洲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自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印度未来的外交走向就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重点。特别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大选结果揭晓后立刻表示有意邀请莫迪到访。与此同时,莫迪却主动向习近平发出了访问印度的邀请。
在奥巴马4月间的亚洲之行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将实施更为严厉的“亚洲再平衡”措施。越南、菲律宾对中国加紧挑衅,特别是越南在海上的“小动作”不断,都被看作是美国的“幕后操纵”,有种窒息中国的感觉。习近平特使的印度之行,仿佛“柳暗花明又一村”,对解开亚洲政治、外交和军事格局“云天洞开”——东南亚的海上风云也许有些吊诡,南亚的天空却充满希望。
由于存在历史上的芥蒂,即便在较为开明的辛格总理治下,中印边界的冲突和军事部署,总引起外界不良的猜测。有些国家甚至认为,中印两个亚洲强国在“金砖国家”的灿灿发光下,必有“龙象相争”,为争夺未来世界“主帅”而鱼死网破。
就在人们疑虑之时,新任总理莫迪并没有向最先伸出橄榄枝的美日发出邀请,而是向静观其变的中国发出邀请函。王毅外长在访印期间,点明中印关系的难题边界问题,但同时现实地提出,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也至少可以把它有效管控起来,不使其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促成中印两国相向而行的是经济力量。在全球经济活力尚未展现出勃勃生机时,各国都在为自己的优势和出路苦思冥想。印度总理莫迪在大选前承诺,只要中国不构成对印威胁,就要和中国合作。而实质上,过去导致中印关系紧张的不是中印两国,而是国际大环境下的“阵营较量”和“势力平衡”。
但现在,全球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是西方价值观不再是世界“主流”、“主心骨”,二是亚洲正成为世界重心,随之而生的是亚洲文化观矗立潮头。无论是印度的佛教,还是中国的儒家文化,都在重新获得自信。
可以说,中印之间的默契与互达,既是文化的,也是现实的。当坚船利炮的霸道文化渐被世人所摒弃时,与邻为善的王道思想就会应运而起。与其争锋,不若合作,这是中印文化和价值观的最大重合处,符合两国利益和世界潮流。王毅外长说得好,中印合作就像一个只露出冰山一角、等待发掘的巨大宝藏,一座正在不断积蓄能量、等待喷薄而出的巨型火山,令人憧憬和向往。
□陈冰(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