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来信

2014年06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污染土壤修复咋老靠着居民区

  北京市朝阳区双合家园小区多位居民近日反映,从去年起小区经常闻到难闻的异味,之后发现这些味道来自距小区两三百米外,正在进行受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的北京焦化厂原址。(6月13日《新京报》)

  然而,这种对“受污染土壤修复治理”造成二次污染的事例已不是个案,我弄不明白,污染土壤修复为何老靠着居民区?

  为杜绝类似二次污染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环保部门对污染场地修复进行审批时,是否也应对污染土壤修复地点做出严格的限制,尽量选在远离居民生活区的地方。 □郭敬芳(市民)

  放学遇大雨为何不延迟

  6月10日下午两点多钟,窗外下着瓢泼大雨,我正犹豫是不是迟点去学校接孩子(孩子就读的小学平时三点放学),突然老师打来电话,要家长快来接走孩子,说是老师马上要开会,没法照看孩子。

  硬着头皮打伞出了门,路上的积水漫到了脚踝,虽然打着雨伞,但裤子、鞋子全湿了。一路上雨下得很大,看到不少家长正接孩子回家,有老奶奶牵着孩子的手,一步步在雨中蹒跚走着,有爸爸背着打伞的孩子,在雨中奔跑。

  到了学校,发现许多家长雨中拥在门口等待,等我进了教学楼,发现从一楼到三楼,地面异常湿滑,带着孩子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才走下楼梯。出学校后,趟着水走回到家。

  放学遇大雨,学校为何不能延迟放学?学校开什么重要的会,不能灵活调整一下?让家长大雨中接孩子,不方便且不说,出了安全事故,谁来负责? □采儿(市民)

  名将的故居非要拆掉吗

  漂亮的垂花门还在,但旁边部分房屋已被拆平。政协礼堂附近的大乘胡同1号和3号院子,目前正在拆迁。这里曾是抗战时期名将宋哲元的故居,且建筑格局精美,因此文保爱好者呼吁将这里保留下来。(6月13日《北京晚报》)

  名将故居,难道非拆不可吗?现在古色古香,能体现城市文化特点和内涵的特色建筑越来越少了,如果不加强保护的话,恐怕有内涵的景观会越来越少,让城市少了许多厚重的意味。

  窃以为,即便不是名将的故居,对一些有特点的老房老院也应该尽量保留,不宜一刀切拆除。把一些传统民居保护好,对传承城市精神、保留久远文化都有重要作用,对这个问题还是谨慎些为好。 □万世钢(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