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干杯·追号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8:干杯·追号

贫民窟 换个角度看巴西

2014年06月1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从巴比伦尼亚贫民窟向下望去便是热闹的海滩,里约最好的酒店和商场就在它的脚下。 新京报记者 范遥 摄
足球是巴西人的生活方式,图为里约的一座贫民窟中,几名少年正在简易的球场踢球,巴西球星罗纳尔迪尼奥、阿德里亚诺等人均来自贫民窟。
会踢球,懂英语,兼职黑摩的司机的哈法尔在贫民窟生活得如鱼得水。 新京报记者 范遥 摄
5月13日,巴西特警在里约贫民窟内开展行动,打击犯罪,确保世界杯安全。图/CFP

  尽管巴西的贫民窟里曾走出过足球明星、艺术家和桑巴舞明星,但对政府来说,这里依然是贩毒、凶杀事件层出不穷的危险场所,电影《上帝之城》更是让来自海外的游客心惊肉跳,一步也不想踏进这黑帮横行的禁区。

  先后承接了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巴西,正在试图改变外界的固有印象。新京报记者走访了里约热内卢的巴比伦尼亚贫民窟,受益于巴西政府的一系列行动,昔日藏污纳垢的贫民窟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令人瞠目结舌。

  改造 1 里约200万人住贫民窟

  巴西人哈法尔是一名足球教练,总随身背着一个蓝白相间的足球。每天傍晚,他都会在里约热内卢的科帕卡瓦纳海滩踢球。业余时间,哈法尔还是一名黑摩的司机,在科帕卡瓦纳海滩附近的巴比伦尼亚贫民窟路口趴活儿,从山下到山腰,每次收费2雷亚尔,合人民币5块多。世界杯期间,他偷偷涨了价,每次要收费5雷亚尔了。

  哈法尔就住在巴比伦尼亚贫民窟的半山腰,但并不是生自这里,他原本住在另一个治安极差的贫民窟中,是在里约政府的引荐下才搬到这里。哈法尔脑袋灵活,为人热情,会几句英语,又爱踢足球,得天独厚的出身和经历让他在这个贫民窟里如鱼得水,不管见到谁都能聊上几句。

  贫民窟是里约乃至巴西的特色之一,辽阔的土地和庞大人口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繁荣的巴西。但在这个繁荣的国家中,有一部分巴西人生活贫困,游离于货币经济之外。

  20世纪70年代,巴西经济学家埃德马尔·巴沙创造了“比印”这个词语,用来描述巴西的经济社会结构,这个词直到今天仍在巴西人当中流行。在巴西生活了10年的华人老李说,巴西就是印度中间藏着一个比利时。少数精英的生活标准和欧美无异,更多的人却像印度农民一样忍受着贫困。数据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巴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里约城有600多座贫民窟,超过200万人居住其中。哈法尔一家三代都住在巴比伦尼亚一间不足40平米的房间里,因为哈法尔这几年赚了不少钱,家里添置了冰箱和电视机,收拾得非常整洁,门口还摆放着拖鞋。

  哈法尔家的房子算是这座贫民窟中比较高级的,砖石结构,楼梯也很结实,这是巴西政府前两年新建后提供给住户的,房顶还装有卫星电视接收器,但信号不是特别好,时断时续。此外,这里用水用电比较吃力,经常断电,自来水也略显不足,洗澡、洗菜、冲马桶,都得用积蓄下来的雨水。哈法尔家里也备有几个蓝色塑料桶,用来储存雨水。

  整个贫民窟中安放了一些垃圾桶,但显然排污系统太差,各类脏水沿着山路横流,气味难闻。虽然警署已进入此地,但多数居民还是养了狗,哈法尔说,这让他们心里感到安全,无人照看的狗四处横窜,整个社区里满地狗屎。

  易主 2 警方曾武力接管贫民窟

  费尔南多·梅尔里斯执导的电影《上帝之城》让人见识到了里约热内卢贫民窟的疯狂和黑暗,也让游客们提起“贫民窟”几个字就心惊肉跳。

  作为最靠近科帕卡瓦纳海滩的一个贫民窟,约有2000人的巴比伦尼亚贫民窟在2009年之前一直被黑帮掌控着。但现在这里已经插满了巴西国旗,华人朋友提示说,这意味着巴西警方已经接管了这里,治安条件已经有了大幅改善。

  在里约热内卢先后获得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后,巴西政府展开了彻底整治贫民窟的行动。当地警方于2009年接管了巴比伦尼亚贫民窟,当时警方和黑帮的冲突规模较小,这里的居民也很配合警方的工作。

  资料显示,在接管里约一些规模较大的贫民窟时,警方甚至动用了直升机和装甲车,在争夺克鲁赛罗贫民窟和阿莱芒贫民窟的控制权时,警方和贩毒暴力团伙激战7天才完成任务,至少40人因此丧生,最终取胜的警方在两地查获的毒品超过10吨。

  哈法尔带领记者参观了驻扎在巴比伦尼亚的警局,有趣的是,这栋小楼以前正是巴比伦尼亚黑帮老大的宅子,如今警方把它当做办公地点,显然象征意味更浓。警员阿波罗波介绍说整个巴比伦尼亚有近百名警察,足能保证居民的安全。“以前贫民窟里会听到枪声,大家都不希望下一代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现在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华人小李说,在以往的清理贫民窟行动中,巴西军警总是在解决掉一小撮毒贩后迅速撤出,这会让贫民窟再度落入黑帮的控制。2009年,里约热内卢启动了一项警民合作计划,占领某处贫民窟后,警方会继续驻守,一方面是为了威慑毒贩,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同居民的沟通,提升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区建设。

  显然巴比伦尼亚贫民窟很欢迎警察入驻,他们正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改造,山脚下的房子都在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改建和重建。按照政府的计划,这里会逐渐拆除危房、铺设管道和电线,让居民生活得更舒适一些。

  51岁的居民保拉说,不管是政府还是黑帮,最重要的是不要反复折腾。住在贫民窟里的人们一怕不安全,二怕折腾。保拉说,最近几年,巴比伦尼亚清静了许多,不用再带着孩子搬来搬去的了,她觉得很安心。

  历史 3 基督山下也有贫民窟

  穿过布满污水和粪便的空地,能看到一栋干净整洁的房子。哈法尔介绍说,这是整个巴比伦尼亚贫民窟的弥撒室。设置在门口的标牌写得很清楚,周二和周四的晚上7点,这里正式开放,整个区域的居民都会来这里做弥撒。

  虽然生活困苦,但贫民窟内依然保有宗教气息,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有85%的巴西人自认是天主教徒,生活在贫民窟中的人们,更希望有精神寄托。除了这间气宇不凡的弥撒室和每周固定的敬拜仪式,巴比伦尼亚居民还自己供奉神龛和圣像,哈法尔的家里就有天主教标志性人物圣乔治的圣像。

  整个巴比伦尼亚贫民窟都被茂盛的树林包围着,如果一直往山顶走,会发现这是一片风景优美的区域,物种丰富,有外人难得一辨的热带水果,也有凶狠的鹰隼和顽皮的猴子。穿过贫民窟,往上几百米,就可以在空地上眺望里约热内卢的完美海景,左侧的基督山和右侧的面包山都清晰可见,在里约,这两座山也被喻做“一座掌控着精神,一座掌控着物质”。

  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贫民窟可以建在如此风景秀美的地带,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自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修建里约开始,这里就有了贫民窟的雏形,它的第一批主人是来自非洲的奴隶,随着历史发展,外来移民、农民、临时务工者这些城市的失败者不断涌入,致使贫民窟规模日益扩大。

  正是因为这一点,里约贫民窟的地理位置都非常好,绝大部分都建在风景优美的海滩附近。哈法尔说,连里约地标性建筑基督山下也有着成片的窝棚和临时板房,贫民窟旁边就是富人区,一边是豪车别墅,另一边是光着屁股在泥水中玩耍的孩子。这样的场景,对里约的穷人和富人来说都习以为常了。

  居住环境虽然糟糕,但巴比伦尼亚贫民窟里已经逐渐有了商店和餐馆,甚至还有发廊和小酒吧,巴西三大银行也都在巴比伦尼亚设立了分行,居民生活日渐便利起来。

  少数巴比伦尼亚居民有二手车或货车,但大部分人出行主要靠摩的,这也是摩的司机哈法尔赚了不少钱的原因。据悉,在一些规模更大的贫民窟中,还有商场甚至简易游乐场。让哈法尔最为高兴的是,这里已经有了幼儿园,居民的孩子可以免费读书。

  传统 4 贫民窟走出三大巨星

  乐观是巴西人与生俱来的个性,无论是对个人的前途还是对国家的未来,他们都显得很有信心,生活条件差,完全不影响巴比伦尼亚的居民享受生活。

  这里的绝大多数人家都没有阳台,晾晒衣服只能是在墙边门外,和山脚下风光宜人的海滩相映成趣。条件如此之差,他们也保持着生活情趣,哈法尔的朋友伊莎贝拉就经常在屋顶晒太阳,和海滩上的游客一样,她也听着音乐,穿着漂亮的比基尼。

  安东尼奥是哈法尔的另一位朋友,他已经5年没有工作了,住在一栋土木结构的房子里,外墙用泥坯堆建而成。房子不到二十平米,但却收拾得很干净,墙上挂着艺术画,电冰箱里也堆满了食物。世界杯期间,他经常会把电视机搬到屋外的树荫下,呼朋唤友,坐在工艺粗糙的石凳上看比赛。

  加林查、罗纳尔迪尼奥、阿德里亚诺都是从贫民窟走出的球星,在巴西,足球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巴比伦尼亚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小足球场,为防止皮球被踢到山下去,平地的周围横七竖八地挂上了网。哈法尔说,每到周末,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

  小男孩拉伊斯穿着一件内马尔的球衣,这是他妈妈花10雷亚尔买来的,显然是件仿制品。在巴比伦尼亚贫民窟中,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球衣,多数人都穿着巴西10号球衣,也有人穿弗鲁米嫩塞俱乐部的球衣,这家俱乐部的两位当家球星是阿根廷人孔卡和巴西国家队前锋弗雷德。

  36岁的费来林在巴比伦尼亚开了一家小商店,卖些啤酒、饮料和油盐酱醋,闲来无事,他就在商店对面的墙上乱涂乱画,久而久之,这面墙已经五彩斑斓了。他买不起世界杯球票,所以每天都要对着电视机看比赛,同时也要看巴西当地电视台的赛情分析和战术讲解。

  巴比伦尼亚的大部分年轻居民都从事着摊贩、收银员等普通工作,他们开始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愉悦,移动电话、数码产品、休假、信用卡、更多的可支配收入都不再是遥远的梦了。

  也有年轻女孩子去红灯区上班,她们很快就能积累一些财富,早早离开贫民窟。哈法尔指着一些空房子说,那就是先富裕起来的人留下的,他们在其他地方拥有了自主房产,可以去圣保罗的弗莱雷大道购买爱马仕,孩子也有机会上私立学校,再也不会回来了。

  新京报记者 范遥 巴西里约热内卢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