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镜
在开罗坐出租车,有一次发现右边后视镜镜子碎了,缺了中间几块,于是提醒司机。司机是个胡子拉碴的大叔,只见他迅速从怀中摸出一个背后粘满胶带的圆形小镜子,“快准狠”地拍到了后视镜上,然后冲我憨厚一笑,“早上出来得急,忘装上了。”
我心想,这样也可以?
直到后来,坐到前挡风玻璃都碎成蜘蛛网的车里都能淡然处之的时候,也依然忘不了开头这一幕给我的震惊。
埃及的车破旧,司机也就很“凑合”。
因为没有车辆报废机制,开罗的街头几乎是某种意义上的汽车历史博物馆:前苏联时期的拉达,甲壳虫“始祖”一代,四五十年前的奔驰……似乎没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都不好意思上路。共同的特点是大都“年久失修”,车身斑驳,伤痕累累,有的已经完全看不出本来的颜色,有的后备厢深深地凹进去,有的甚至连窗玻璃都没有……都是时间或事故的留痕。
为什么不修一下呢,无论是为了美观还是安全。
“不用修,还会再撞的,” 司机师傅大多都回答,“只要能上路就行,管它破不破。”
没有限速,没有交规,没有摄像头,这就是开罗的路况,所以司机所说的“还会再撞的”几乎是个必然事件。
刚开始我把不修车归结到经济原因,毕竟对一个四分之一人口月收入都低于2000埃镑(约合人民币1800元)的国家来说,很多人不愿意花钱去修车也能逻辑自洽。但是后来接触到一些富足的家庭,他们竟然也持相同的心态。
所以不甘心地承认,埃及人的“不在意”跟贫富没有关系。“车况不好不宜上路”,“车身划痕有碍美观”,这些“传统的”驾校考试观念被颠覆。
这种心态往深了想,似乎说明埃及人从骨子里,就不在意“安全”、“秩序”这类词。小巴车顶上可以坐人,为了上下车方便甚至可以把车门给拆了;车里如果坐满了,打开后备厢搁俩人也不是个事儿;司机师傅在高速行驶时还能跟迎面而来的车问路……
甚至,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不太在意。埃及自2011年开始动乱,治安状况随之恶化,街头时有爆炸和枪声。但是当地人似乎都不害怕,无论男女老少,有事发生的第一反应是呼啦一下扑上去围观,记者看得胆战心惊,他们看得心满意足,真是用生命解释了什么叫“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
同行在博客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催泪弹横飞的冲突现场,有一个埃及人冲他挥手,他以为有什么新闻线索,赶紧上前问:“怎么了。”那个人冲他一笑,说:“没事儿,就是欢迎你来到埃及。”
该有怎样“强大”的神经才可以这样无视危险的情境?我对这种心态抱有很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替他们捏把汗,觉得这种时刻走在钢丝上的人生实在是让观者心惊。另一方面却又隐隐羡慕,世界上永远有一些人行走在悬崖的边缘,可能会粉身碎骨,也可能会获得常人所没有的经历和体验。
埃及人常说“把一切交给安拉”。曾有过在混乱时局中失去亲人的埃及朋友,初时悲痛,很快镇定,依然虔诚祈祷。
有一位在这边工作了几年的同事曾说过,“他们,因为生下来就是上天的礼物,有一种对自己本能的自信和肯定。”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我坐在破旧的出租车里胆战心惊,而司机师傅气定神闲的原因吧。
□秋池(旅埃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