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自豪感和交际技巧打造酒店愉悦服务(1)

2014年06月2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自由撰稿人楚鹏到过国内外的很多家酒店,他的总体感觉是“国外酒店的服务水平比国内高;国内南方酒店的服务态度比北方好;国内一线城市比二、三线城市酒店的服务意识要好。”

  “老”员工微笑不是“挤”出来的

  楚鹏指出,国外很多“老酒店”,有工作几十年的老员工,他们对酒店感情深,是真正“发自内心”地服务。比如泰国酒店服务生热情真诚的微笑,似乎来自助人为乐般的快乐,而不是硬挤出来的。

  而国内五星级酒店的员工多是新人,服务客人时显得刻意而僵硬。常住酒店的客人Ruby说,有时他们只知道机械地遵循“殷勤待客”的法则,却不知变通,这些俊男美女,不能掌握好服务的“度”,不懂得给客人留有空间,过犹不及,甚至会给人带来了叨扰和压迫感。“看起来很热情,但却能感到他们并不愉悦”。

  旅游达人鸢尾感叹,如今中国高端酒店服务人员年龄结构偏年轻化,虽然富有朝气,但这些80后、90后孩子从小被娇宠,不能很快适应照顾别人。

  楚鹏表示,浦东香格里拉酒店的司机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位司机是酒店员工,已有十几年的酒店工作经验。”他对酒店和工作热情而自豪,路上会不断向你介绍酒店的情况,还会推荐体验一些项目。临别时,司机真诚地说:“希望你下一次再来住我们的酒店。一定还来呀!”

  英式管家、时尚员工的服务差异化

  除了热情周到,很多酒店在服务上以差异化来吸引眼球,特别是大的酒店集团,其下的诸多品牌走的路线不一样,服务特点也有所不同。

  喜达屋酒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旗下最高等级品牌瑞吉,就以提供24小时英式管家服务而著称,其文化内涵是无法复制的。最明显的是,多数酒店只是向行政层的客人提供管家服务,而每一位入住瑞吉的客人,都有专职的管家——从入住那一刻起,他无时无刻不为你提供最需要的服务。

  另一个酒店品牌W的服务风格则是强调“随时/随需(WHATEVER/WHENEVER)”。W酒店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任何事情,只要客人提出要求。从特殊时刻到每日住宿,我们都会保证客人的体验会因为我们的随时/随需服务而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W酒店还有一项服务叫做“W Insider”,这个“时讯达人”(Insider),工作就是随时为客人提供城市中有关时尚、音乐、设计、娱乐、餐饮等方面最新、最热的信息。

  “服务生打招呼都用Hi,很有活力;酒店大堂吧总在搞各种活动,氛围热闹。”喜达屋SPG白金会员Aaron先生,是W酒店品牌的忠实客人,他最青睐这里的年轻化和时尚化,“这些都是一种隐形的服务,适合我这种活泼型客人。”

  酒店人才技术性和理念性两大问题

  与东南亚等国家相比,中国社会整体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中国的服务业在近些年开始与国际接轨,但仍存在断层。

  一位新开业酒店的管理人士也透露,“如今国际品牌的豪华酒店建设扩张速度很快,超过酒店人才的培养速度,所以酒店都在‘抢人’,导致酒店员工频繁跳槽,甚至不到磨合期就离职。这不利于建立其对酒店和品牌的忠诚度,而缺少值得信赖的老员工,对酒店的长远发展也不利。”

  对于国内酒店业面临的服务问题和人才培养的问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翔指出,其实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技术性和理念性。

  魏翔表示,他们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中国教育中,缺乏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国一些酒店服务人员的服务比较机械、被动,有很多时候是缺乏这样的“交际能力”。这是在人才教育中的“技术性”问题。

  第二,他发现,越是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从事服务业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意识越好,也越能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快乐。比如,台湾酒店的服务水平比大陆要好,这也有台湾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原因。“我曾经去过瑞士洛桑的酒店培训学校,这里的学生不仅能胜任酒店的工作,也足够有能力到私人银行就职。但他们喜欢选择从事酒店服务业,从心理上觉得这是一个很高尚体面的职业。”如今,中国的社会价值观还不是那么的多元化,所以酒店服务人员的职业自豪感还不太强。

  但是他认为,国际品牌酒店加速在中国二、三线城市扩张,有利于加快当地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这些高端酒店的员工比较容易培养对职业的自豪感。酒店管理者应该抓住这样一个有利的时机,关怀员工的生活和心态,提升酒店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认识到自己做服务的“价值”,而不只是谋生和挣钱。

  (下转D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