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投资大型综合医院首次获批,为健康险、养老产业铺路;盈利和监管前景未知
(上接B09版)
不过,正因为此,健康险也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业务。瑞士再保险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通胀等影响,中国的医疗保障缺口到2014年底将达到122亿美元,而到2020年,该缺口将达到730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险企热衷投资医疗服务业除了有资本优势外,最关键是可以吸引客户,推广相应的配套保险产品。对于患者来说,通过购买商业保险作为补充性保障,可以享受高端服务,减少医疗费用开支压力。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系教授庹国柱认为,从管理健康险业务的角度来讲,筹建医院在医疗费用成本控制,防止过度医疗等方面对保险公司有积极意义。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医院这个平台,积累足够的医疗数据,改善公司的保险精算。
对于阳光融和医院将采取怎样的合作模式,利润如何分配,产品与业务怎么挂钩等问题,阳光保险方面表示,目前医院正在筹建中,没有更多的细节可以透露。
朱铭来认为,阳光保险筹建医院,核心的目的在于将保险产品和医疗服务两者衔接起来。如果这两者能形成一个产业链的配合,就能让保险公司的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状态。
铺路养老社区
除了改善健康险业务外,热衷投资医院,进军医疗产业与养老社区也有不小的关系。
近年来,保险机构对养老社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国内首个养老社区由合众人寿于2013年10月在武汉建成并开业运营后,泰康、新华、平安等保险公司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竞购地块,寻求投资养老地产的机会。
对于养老社区来说,对社区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功能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配套功能,拥有一家医院,几乎是开设养老社区的必备条件。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透露,泰康正在申请二级医院牌照,在养老社区配置一家具备二级甲等资质的康复医院,为老人提供慢性病治疗、术后康复等服务。
根据现行《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务以外的机构。这意味着大多数保险公司暂时还无法做到自建医疗机构为养老社区“造血”,只能通过参股或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来满足投保人的医疗需求。
据悉,阳光保险将以阳光融和医院为核心,在当地建成集医疗、康复、养老、养生、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市民健康中心,以此带动当地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而在筹建医院获批之前,阳光人寿已分别出资5.5亿元,在海南、重庆成立了两家地产公司。
“作为养老产业的延伸,养老社区需要一些医疗服务,自己有医院,就能把这个产业连接起来,实现一体化管理。”庹国柱表示。
盈利或需十年
对于总资产已经超过1000亿元的阳光保险集团来说,25亿元的投资并不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但要想取得回报,可能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
根据业内观点,险企投资医院需要在前期进行大规模投入,而且盈利周期比较缓慢,一般需要七八年时间。此外,作为一个前无古人的先例,阳光保险投资医院的风险有多大,对偿付能力的影响有多大,目前还都是未知数。
“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想法很多,但真正落实去做投资的并不是很多。”朱铭来表示,保险公司想要在投资医院的过程中盈利,就需要发挥医疗服务跟保险产品形成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而这个协同效应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尽管拥有医院,可以让一些公司客户享受到更便捷、更专业、更高端的医疗服务,但险企筹建的医院一样要面向公众开放,使用社保到公立医院看病的人还是在多数。
庹国柱表示,要想完全改变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状况,单靠保险公司筹建的医院可能力量有限。“医疗保险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一两家保险公司成立几家医院就可以解决的。”
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表示,“融和医院是阳光保险布局医疗产业的第一步,要以阳光高起点组建、远战略发展的企业文化指导医院的筹建和运营。”
朱铭来建议,不管阳光是否参与医院的具体运营,保险企业都要强化对医院的风险管理。要对每一个病种做到精细化管理,每个病种大概需要的医疗费用、医疗价格、赔付率有多少进行评估,这样才能达到科学运营,健康发展。
监管细则亟待出台
对于保险业来说,投资医院不仅是保险公司一个新的尝试,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一全新领域将更加考验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
2006年,保监会公布并实施了《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据了解,在时隔8年之后,保监会打算根据目前新的形势,对这一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朱铭来认为,从保险监管的角度来说,对于保险公司的要求还是强调“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一家保险公司想涉足医疗领域,一定是把健康保险作为一个核心业务。另外,朱铭来建议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投资医院公布一项具体的指导细则,保障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行,也为日后更多险企参与投资医院提供指导意见。
■ 相关新闻
北京尝试险资收购医院
除了阳光保险与当地政府筹建参股医院的合作方式外,目前险企还可通过与大型医疗机构合作或是设立医疗子公司介入医疗产业。近期,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酝酿搭建的投融资平台方案为保险公司进入医疗产业提供了另一种新的途径,即险企可收购医院。
有媒体近日报道称,为了解决公立医院融资难题,推动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合作,北京市医管局正在酝酿搭建公立医院投融资平台,目前已有成形方案。
按照北京市医管局搭建投融资平台的方案建议,北京市医管局委托国资委新设立的法人企业或者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医疗产业基金管理方,同时北京市财政局以货币出资,设立政府医疗服务产业引导基金作为医疗产业基金的参股方,成立规模为100亿元左右的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基金,负责按照北京市区域医疗规划和产业发展要求,投资新建或收购医院。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法人企业均有机会参与其中。
权威数据显示,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立项项目资金需求高达230亿元,而北京市财政投入每年只有10亿元。北京市医管局主要负责北京市属21家公立医院的人、事和资产管理,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医管局有责任为北京市公立医院的发展筹资,但作为政府部门它又无法直接融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