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左右为难“欢喜虫儿”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咬文嚼字】

  huān xǐ chóng er

  喜欢虫儿

  喜剧难演,丑角难当。让观众笑已经够不容易的了,如果方法不合文艺批评家的心思,还有可能被骂“恶俗”。喜剧电影《分手大师》最近就招致很多批评,斥之曰“近30年最恶俗”。逗您一笑这件事,古今各有其难处,倒叫人可发一叹。

  喜剧演员自古有之,不管是春秋时楚国用段子讽谏的优孟,还是汉代以诙谐事君的曼倩,都有令人发笑的本领。不过他们的事迹能载于典籍,多半是与至高权力发生了联系,这在史家眼里才值得一书,不然就只是不入流的俳优之辈而已。

  清末民初,北京的平民娱乐表演形式中也有不少颇具喜剧性,如八角鼓中的丑角、滑稽大鼓等。相声作为后起之秀,很快便因其“逗笑儿”而流行起来。当时相声演员的社会地位低下,表演中经常会向观众表白称“小的我是爷您的欢喜虫儿”,表演节目之前则说“小的今儿伺候几位爷一段《大保镖》”。观众是爷,演员是虫儿,虫儿自然不能取笑爷,演员只好拿彼此抓包袱。这些内容至今在传统相声中仍有保留,比如所谓“打哏”(捧哏的用道具击打逗哏的)、“伦理哏”(捧哏拿“我是你爸爸”之类的话占逗哏的便宜)等。演员如此自我作践,有时仍难免惹祸上身。侯宝林大师在相声《改行》的铺垫部分说过一个小笑话:老爷过生日演堂会,捧哏的在台上说“咱们俩人说段相声。谁要不卖力气谁是小狗子。”结果老爷生气了——老爷小名叫狗子。旧社会相声演员谋生不易,以此为典型。

  如今演员地位大幅提高,不仅身份和观众是平等的,明星们还能在万众瞩目下享受掌声和鲜花,但观众对喜剧演员却总有一种可以近欺的狎昵之感。比如相声演员就经常被要求在非表演场合“来一段”;几十年前,宋丹丹因表演春晚喜剧小品而知名,一度逛个百货商店都有一群人围观取乐,让她非常尴尬。

  喜剧演员受人轻慢,除了历史传统,也与“笑”这种情绪的本质有关。不止一位戏剧家说过,观众的笑,来源之一是对喜剧中角色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这也是喜剧角色常要扮丑、扮无知的原因。在节目进行中,这种优越感带来的笑声能扫除疲劳,愉悦身心,但表演结束后,观众往往不自觉把这种优越感转移到演员身上,这就引发了上面提到的场面。

  无论观众也罢,评论家也罢,希望我们的环境能既不要把超出喜剧意义的内容装进去,也不要把其中设定的情景带出来,这样创作者们左右为难的境遇才能有所好转,让喜剧归于喜剧。善待这些“欢喜虫儿”吧,看在笑的份儿上。

  □靳海舟(娱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