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地球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地球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韩女宇航员为何辞职?

2014年07月06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我总不能凭借那11天的太空飞行经历活一辈子吧。能为我人生付出的只有我自己,我必须做一个了断,寻找其他方向。
2007年9月10日,李炤燕(左)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接受零重力飞行训练。
2008年7月,联合国秘书长回到韩国时,特意会见李炤燕。

  近日,韩国唯一的宇航员李炤燕突然宣布辞去航天工作,举国愕然。

  2008年,她与两名俄罗斯人一同前往国际空间站,停留11天,带来无限荣耀;2012年,她申请前往美国攻读工商管理博士,有人质疑该行为无关航天工作;现在,她已在美国嫁给一个韩裔美国人,决定在8月辞职,向“太空11天”带来的荣耀说再见。

  如今,韩国国内有两种声音:一部分人指责她“坑爹”,浪费了几百亿韩元的培养费;另外一部分人说,她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该被指责。

  1

  成为宇航员 

  三万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韩国宇航员培养,远远落后于东亚邻国。日本1992年开始选拔宇航员,中国1996年开始选拔航天员,并于2003年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从2004年开始,韩国才将选拔和培养宇航员提上日程。

  2006年,韩国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宇航员。报名非常火爆,3万多人报名,男性占绝大多数。报名者的第一轮选拔是体力考验——3.5公里跑,男性和女性分别要在23分钟和28分钟以内跑完。

  经过4轮的层层选拔,2006年底李炤燕和另一名男性报名者高山成为宇航员,随后接受了为期一年的系统训练。据称,为了培养一名宇航员,韩方耗费240亿韩元。

  原本,高山一直被确认为主宇航员,李炤燕是备选。但在2008年3月,高山因在俄罗斯接受训练的过程中违反规定,李炤燕“意外”地获得了搭乘宇宙飞船的机会。

  2

  天空那11天 “真是对自己太刻薄了”

  2008年4月8日至19日,李炤燕搭乘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了11天,并参与进行18项太空试验,获得了“韩国首位宇航员”的称号。

  在2008年登上宇宙飞船行前的发布会上,李炤燕说:“在太空中,计划带去家人和朋友及一起接受训练的高山等宇航员志愿者的照片。”她还表示,希望朝鲜的儿童也能通过看到此次飞行,给自己带来梦想和希望。

  抵达国际宇宙空间站后,李炤燕用韩语表示:“在大家关注我的时候,我一定给大家展示美好的面貌。”李炤燕还与在莫斯科任务控制中心(MCC)等待的母亲进行对话时哽咽着说:“我爱您妈妈,我也爱爸爸。”

  2009年3月,李炤燕在韩国《中央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在太空中的经历。文中称,“即使是美国和俄罗斯,也曾有过试验设备纹丝不动的困难时期,我们的试验设备却惊人地完全成功启动了,这都是研究人员为了太空试验不分昼夜奋斗的功劳。俄罗斯负责人也称赞道,在没有一人去过太空的情况下能够制造出这样的试验设备,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李炤燕还写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不能有丝毫的偷懒。虽然在返回后听到‘真是对自己太刻薄了’的评价,但我当时确实连吃饭和睡觉都舍不得多花时间,一心扑在科学试验上。”

  另据媒体报道称,李炤燕返回地球时,其所乘坐的“联盟”号返回舱发生了严重的机器故障,她因此受到了超出预想的冲击,造成胸椎、腰椎的情况很不好。但向俄罗斯付出了巨款的韩国政府,却没有为自己的宇航员发出应有的声音。

  当时,李炤燕在莫斯科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即使(软着陆逆推进)引擎打开,冲击依然很大。当时我想到原来人可以这样死去。”

  3

  荣耀与质疑 受推崇到处演讲 留学结婚惹争议

  由于对航天事业寄予厚望,韩国媒体对李炤燕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称她是新的“明星”,甚至挖掘到她在俄罗斯训练时,曾因缺少铁丝衣架而烦恼。

  2008年4月结束宇宙飞行后,在此后1年的时间,李炤燕的工作主要是四处演讲,以宇宙宣传大使身份参加各项活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问韩国时,还特意接见了她。

  据《朝鲜日报》2006年报道,完成飞行任务的李炤燕成为韩国宇航所研究员,拿到上亿韩元的年薪,并接受专门经纪人的管理。

  但是,在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员的两年义务服务到期后,李炤燕突然在2012年8月提出休职申请,前往美国攻读与航空航天毫无关系的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这在当时就引起了极大争议,但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当时称“MBA课程是旨在提高宇航员能力”。

  一年后的2013年8月,韩国《中央日报》网络版报道称,李炤燕即将在美国与年长自己4岁的韩裔眼科医生结婚,并已向熟人发了请帖。

  近期,李炤燕正式提出辞职,争议进一步发酵。韩国议员们质问:耗费260亿韩元国家预算的宇航员培养项目,最终只是一个摆设?网上也不断出现网民指责李炤燕“太坑爹”、“虚荣女”等言论。为此,李炤燕关闭了自己的“脸书”账户。

  4

  辞职做自己 “不能凭11天的经历活一辈子”

  其实,李炤燕辞职这个消息并不突然。李炤燕此前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已透露了一些蛛丝马迹。

  2009年1月,成功从太空返回后仅仅半年多,李炤燕在韩国媒体上发表过一篇名为《变化无常的梦想》的文章,讲述了自己的迷惑。“在成为了宇航员之后,与以前相比,我更加频繁地开始思考‘梦想’究竟是什么……我开始觉得,所谓的梦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在变化的东西。在一个梦想的后面,是另一个正在孕育中的梦想。”

  李炤燕和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签约条件是,项目结束后在研究院工作义务两年。李炤燕在合约规定的基础上多工作两年后,选择出国留学。

  在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李炤燕的主要工作就是演讲。4年来辗转全国各地共发表了235次演讲。李炤燕在一次采访中说“感觉我的人生在渐渐消失”,“我总不能凭借那11天的太空飞行经历活一辈子吧。能为我人生付出的只有我自己,我必须做一个了断,寻找其他方向”。

  《朝鲜日报》发表评论称,4年已经过去,李炤燕没有需要继续履行的义务。可以说,李炤燕也和其他同龄年轻人一样因为担心自己的认同感和未来而苦恼。因为一次偶然的太空之旅就强迫她在剩余人生中只做一件事未免太过残忍。

  也有韩国媒体质疑,俄罗斯“联盟号”是一艘可以付费搭乘的宇宙飞船。美国航空航天局将李炤燕这种签订“商业合同”,不参与官方太空任务的人称为“太空飞行参与者”,而非“太空宇航员”。韩国政府的宇航员计划是一场“太空秀”,并为了一个虚空的头衔投入了260亿韩元。

  李炤燕的离开,除了自身的迷惘外,是否还有对韩国“太空秀”的失望,暂时还不得而知。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