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教育周刊·师之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教育周刊·师之道

宫辉力 “科学家诗人”走上全职校长征途

2014年07月0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宫辉力,首都师范大学校长。1956年9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环境学院)博士毕业,1996年至1998年,北京大学遥感所博士后。1998年,以学术带头人身份进入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12月,任首师大副校长;2013年11月,任首师大校长。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宫辉力,北大遥感所博士后。而纯工科出身的他,在管理者、学者身份之外,还有一份诗人情怀。宫辉力说,科学与艺术并不矛盾,首师大文化艺术、文理兼容的综合性氛围更容易激发灵感,让学者们心态放松,研究工作更加从容。

  如今,按照首都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学校在走向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为北京基础教育培养高水平的优秀师资。宫辉力认为,首师大毕业生在有突出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具有很好的文史、艺术、外语方面的修养,具有很好的国际视野,这需要不断优化学校高水平、综合化的学术环境。

  工科生偏偏爱诗词

  中学时,宫辉力不仅是中长跑健将、国家二级运动员,而且是个文学爱好者。插队三年,宫辉力自称赶上了“一个写诗的年代”,而他也因此迷恋上了中国诗词,并开始自己写诗。

  不过,虽然年少的宫辉力是个“文艺青年”,但大学他还是选择了自己慕名已久的院校——长春地质大学(现吉林大学),学习水资源水环境,毕业后留校继续做研究。

  尽管从事着极具理性思维的工作,但宫辉力的诗词爱好仍一直保留着。2010年,他曾把一年写的365首诗词汇编成了一本“岁月日记”,公开出版,有评论将他称为“科学家诗人”。

  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建实验室

  说到宫辉力与首师大的缘分,还要从1998年谈起。那一年,他以学术带头人的身份被首都师范大学引进。当时全院只有一个硕士点,每年只招三五个学生,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也不多。

  1999年,他的团队跟北大方正合作,共同建设了北大方正——首都师大“空间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这是当时北大方正在国内外唯一一个联合实验室。从这个平台起步,宫辉力团队所在的资源环境学院争取到了北京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生态环境过程分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一个学院拥有这么多实验平台,这让当时很多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在此基础上,宫辉力所在学院围绕刘先林院士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性成果,依托211重点建设学科——地理学,在师资队伍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2012年,在教育部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院的地理学进入全国前十名,列第九位。

  全心全意做全职校长

  2013年底,在担任6年常务副校长后,宫辉力正式担任首师大校长。

  为了当好这个校长,宫辉力希望“自己现在是一个全职的校长,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校的发展上”。

  “现在学校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国内外发展机会很多,抓住就抓住了,没抓住就过去了。”继续优化高水平、综合化的学术环境,培养符合北京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师资,是宫辉力任期内的头等大事,未来校内的重大改革措施,都会围绕这件大事有序展开。

  今年9月,已酝酿近十年的“燕京学院”将首次亮相。宫辉力说,“燕京学院”是首都师范大学未来发展的一种实验,他希望首师大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促进未来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优秀人才。

  ■ 对话

  “燕京学院”是首师大创新实验

  新京报:首师大为何要向综合性师范大学转型?

  宫辉力:为北京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一体化培养,是我们主要的工作目标,我们特别希望首师大的毕业生有突出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文史、艺术、外语方面的修养,具有很好的国际视野,这需要不断优化学校高水平、综合化的学术环境。

  新京报:改革涉及哪些方面?

  宫辉力:这届党政班子目前正在做一些教学改革方案。首先,准备在院系成立教授委员会,把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高度综合化,目前有四个院系正在试点。另外,学校层面研究设立人才培养委员会,希望人才培养委员会统筹兼顾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共建共享。

  新京报:今年学校建立的“燕京学院”,是这次改革的内容吗?

  宫辉力:这是学校启动的另一项改革试验,相关的跟踪研究和调研工作从2004年就开始了,近期又多次调整方案。我们利用后发优势,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基本完成了燕京学院的整体运行方案。

  新京报:这是所什么样的学院?

  宫辉力:燕京学院是学校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尝试。

  新京报:燕京学院什么时候开始招生?

  宫辉力:今年9月开始招生,将在新生中择优选拔,每年选拔60—80人,文、理科各一半名额;学生经选拔确定所学专业,在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世界史、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按照文、理两大类开展教学管理及通识课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学习。

  校长语录

  我们希望首师大毕业生在有突出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文史、艺术、外语方面的修养,具有很好的国际视野,这需要不断优化学校高水平、综合化的学术环境。——宫辉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