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上市公司·IPO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上市公司·IPO

迪信通赴港上市缺少“故事”可讲

国内传统手机卖场将登陆港交所;遭遇电商冲击、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业务模式陈旧被指未来缺少“想象力”

2014年07月0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7月4日,位于亚运村的一家迪信通,商店门外有很多促销信息。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如果一切顺利,明天(7月8日)国内移动通信连锁迪信通将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走过21年创业路,两次折戟IPO,迪信通终于将自己推销到资本市场。

  但在6月25日迪信通提交的招股书里,记者却完全找不到迪信通对上市后的“远景规划”。与众多IPO企业绞尽脑汁给资本市场营造“想象力”,“讲故事”不同,迪信通的招股书展示出来的就是一个靠倒卖手机谋生的连锁卖场。

  要命的是,这个古老的赚钱手艺以后可能不值钱了。

  一方面,国内智能手机增速放缓,迪信通现有业务毛利率已连续三年下滑。另一方面,抢食者不断涌现。先是国美、苏宁入局手机销售,赶超了迪信通;如今京东、天猫等电商兵临城下,杀气腾腾。就连迪信通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电商对其产生“巨大压力”。

  而迪信通目前除卖手机外,最赚钱的“运营商合约业务”,伴随着国资委对运营商收缩终端补贴的要求,也变得前途未卜。

  IPO曾两度折戟

  就在手机实体零售店被冠以“夕阳产业”称呼时,国内老牌手机连锁零售商迪信通做出了在港上市的大动作。6月25日,迪信通宣布将于7月8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拟融资约9.42亿港元。

  这不是迪信通第一次上市尝试。迪信通招股书披露,迪信通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香港上市筹备,但后来取消。2011年向中国证监会提出过A股上市申请,不过“无疾而终”。

  但眼下上市,唱衰者不断。有研究者指出,作为老牌手机零售商,迪信通的上市已错失了黄金时期。近年来,电商渠道对迪信通等实体零售店的冲击力日趋加大,国内外各大手机品牌都在收缩对传统渠道的投放比重,传统渠道的萎缩成为常态,迪信通所代表的传统零售商的美好时代已一去不返。

  “对迪信通而言,现在是最后一搏。迪信通迫切需要找到融资管道转型。”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

  记者翻阅其招股书,发现迪信通仍有高额贷款未偿还。其中,2011年到2013年底,迪信通向商业银行的贷款金额分别为6.26亿元、11.003亿元以及14.278亿元。截至2014年4月30日,迪信通的短期银行借款为17.949亿元。

  电商兵临城下

  对于迪信通此次IPO,有评论称,在电商大行其道的背景下,迪信通能否老树逢春“很难说”。

  4日,新京报记者在迪信通西单大悦城店看到,这里人流冷清。记者了解到,这家店属于迪信通中等规模分店,一天约卖出20-30台手机,销售额在7万-10万左右。一位在迪信通工作6年的店员表示,现在手机销量确实比过去少,主要是受到电商冲击。“哪怕实体店比网上还要便宜100块,顾客还是愿意上网买”。

  大悦城店一位店员告诉记者,实体店很多时候沦为了免费“体验店”,有不少顾客只来店里试用真机却不买,“我们现在也没有找到办法来挽留这部分顾客。”这位店员无奈表示。

  “电商迟早会摧毁传统线下销售,迪信通现在处于紧要关头,这次冲击再不成功,未来会逐渐淡出江湖。”李易说。

  迪信通的前车之鉴是中关村已经沉陷下去的诸多卖场。李易认为,随着电商兴起,中关村电子城走向没落。迪信通也开始面临中关村类似的困境。

  迪信通董秘李冬梅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迪信通很庆幸自己做的是手机生意,因为相比电脑等产品,手机的消费属性更明显,更新周期短。

  但摩根大通的报告显示,未来手机用户对手机的更新需求也将变得迟钝。“因为当前的手机屏幕和摄像头已经能够满足最挑剔的用户。4G会带来新一轮换机潮,但之后手机上网速度的提升需求将进入瓶颈,因为4G技术已经足以支持视频聊天和在线观看电影。”

  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威胁已经兵临城下。数据显示,2013年电商手机销售额已占中国手机销售总额约13%,预计2018年占比17.8%。

  迪信通在招股书中预测“到2018年通讯连锁店仍将为最大的手机零售商”。2018年以后情况如何,迪信通没有做出预测。

  李易认为,现在各种手机评测报告很多,用户亲自体验的必要性在下降,像手机这样的标准化产品,对线下店的依赖越来越小。

  运营商依赖存隐忧

  招股书显示,迪信通毛利率过去3年持续下跌,由2011年的18.7%,至2012年的16.6%,去年降至13.6%,招股书分析,毛利率下降是因为智能手机及3G手机的采购成本增幅超过售价增幅,同时该类手机所占销售比重上升所致。

  电信专家项立刚认为,这种趋势在4G时代仍会延续。“一方面电商壮大,迪信通必须压薄利润降低售价,另外,小米倡导了硬件薄利模式被更多手机厂商接受。手机厂商在硬件上赚很少的钱,甚至不赚钱,渠道商也会因此受到波及。”

  项立刚称,迪信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毛利率未来仍有进一步下跌风险。

  另一方面,迪信通在零售业务上的成功“颇大程度上依赖与三大移动运营商继续合作的能力”。根据迪信通公布的数据,2013年其来自运营商的服务收入毛利4.2亿元,占其毛利率总额24.2%,呈连续三年上升。

  但坏消息是,今年年初,国资委明令三大运营商减少终端补贴。对此迪信通董秘李冬梅表示,短期内运营商并不会把大刀砍向渠道商,运营商在减少对个人用户的补贴后,更需要渠道商为其产品推广宣传,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已经表态,不会缩减渠道商费用。

  迪信通“难讲故事”

  资本市场在等待迪信通给出未来的故事。

  “改进O2O平台、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扩大智能解决方案范围”是迪信通通过招股书传递的未来转型方案。

  迪信通董秘李冬梅介绍,迪信通增值业务贡献毛利7.2%,迪信通的利润对手机硬件的依赖会逐步减小。

  根据李冬梅的解释,增值业务主要是帮助用户在手机里安装各种APP。迪信通享受渠道分成。“目前国内有70%的手机用户不会自己使用这些东西,我们的业务员会跟用户沟通,把他们喜欢的软件装进去,把原来预装的他们不喜欢的清理掉。”

  李冬梅表示,预装后,迪信通还会帮助用户激活软件。激活后,用户的后续付费,迪信通会得到持续分成。

  除开从“小白”身上赚钱。迪信通介绍的尚有“想象力”的业务是云存储业务,其从2013年开始向从迪信通购买手机的用户提供10G的免费存储空间。

  但迪信通在招股书里,并没有详细介绍这些业务的进展和用户数据。

  分析人士称,迪信通此次之所以实现多年夙愿,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虚拟运营商牌照,给这家传统连锁卖场提供了新的转型方向,也为其打通了通信业务,为从线下到线上渠道的O2O平台提供了契机。

  但伴随着虚拟运营商业务展开,人们发现虚拟运营商蛋糕没有想象的那么美。三大运营商设置门槛,虚拟运营商难以突破。原本预期的价格战也无从打起。

  部分虚拟运营商结合自身业务,推出个性化服务,“但迪信通目前推出的产品没有什么特色。”李易称,从虚拟运营商在全球发展20年的历程来看,在最好的地区,其市场份额也只有5%,说明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转型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行业,无疑需要大量的技术储备和投入。但迪信通招股书披露,该公司有6817名全职雇员,没有技术人员名单。其中73.7%是销售人员,18.1%是管理和行政人员,会计和采购分别占5.2%和3.0%。

  对此李冬梅解释称,现在不足百人就可以做移动互联网公司。迪信通目前技术类员工大约有30人,并在后勤团队内。而在科研投入一项,迪信通招股书压根未做介绍。

  对迪信通而言,现在是最后一搏。迪信通迫切需要找到融资管道转型。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

  □新京报记者林其玲 实习生田思奇 北京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